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2岁女孩负气离家出走 因父母不兑现买手机承诺

2014年07月16日 14:51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11日晚上8点半,K941列车快到贵阳,乘客们逐渐开始就寝。

  杭州铁路警察石祥祥巡逻走过8号车厢,发现车厢连接处蹲坐着一个小女孩:微胖,穿白色T恤、黑色裙裤,头戴粉色发饰。

  15分钟后,他巡逻回来,经过老地方,小女孩还在原地蹲坐,正抹眼泪。

  “小姑娘,你爸爸妈妈呢?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哭啊?”小石是新晋奶爸,立刻关切问询。

  一段关于信任的故事,就此开始。

  不容易 小女孩一路站到贵阳

  听见问话,小女孩红着眼睛抬起头,看看眼前温柔的警察叔叔,却仍然执拗不开口。

  “你一个人坐在这里有段时间了吧,晚饭有没有吃啊?来,先跟叔叔去吃个饭,有啥事慢慢说。”小石把小姑娘扶起来,带到餐车上,拜托师傅做了一碗面。

  小女孩显然是饿着了,埋头狼吞虎咽。

  小石翻了翻她仅有的随身行李——两个塑料袋:400元人民币,一件衣服,一点食物,两本儿童读物,其中一本是写狼的,另一本是讲一个孩子的历险记,还有就是一张温州到贵阳的站票。

  天哪!这孩子用站票上了列车,温州到贵阳有1900多公里,这一路她不是站就是蹲!

  就在这个当口,小石收到一则协查令:一对父母在温州报警,他们从上海回到家时发现,12岁女儿留下一张字条说要去贵阳找阿姨散散心……

  八九不离十,就是这孩子。

  不靠谱 为了手机而离家出走

  吃饱喝足,小女孩的情绪终于缓和了:“我叫小兰,12岁,今年小学毕业了,考得不错。同学们都上了不同的初中,我觉得用手机联系会比较方便,想买一个,爸爸妈妈同意了,但过了好几天都没买,妈妈说,等过完暑假再买……这不是忽悠我吗?”

  一气之下,小兰决定给父母一点“颜色”看看,“跑远一点让他们找不到我”。

  思来想去,小兰决定去贵阳,“因为阿姨在那边工作,邀请我们一家过去玩,但爸爸妈妈工作忙,一直没去成,索性我一个人去弥补这个遗憾。”

  她随便抓了两本书,一件衣服,还有钱,用塑料袋一装,跑到火车站,买了一张当天温州到贵阳的站票。

  刚上列车,她还挺兴奋的:哼,终于摆脱你们了!

  新鲜劲儿没过多久,看着陌生人穿梭来往,小兰那颗怒气冲冲的心开始平静下来,越想越后怕:贵阳好远,带的钱够不够?要命的是,她这时候才发现,背不出阿姨的手机号码!幸好,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能背出……哦不!已经离家出走了,主动联系他们多没面子!那怎么办?就这么傻站着吗?到了贵阳怎么办?阿姨家住哪儿我都不知道……

  第一次乘坐长途列车,小兰紧张得甚至都没想到可以用钱去买东西吃,又怕干粮太早吃光,居然就饿了整整一天的肚子。

  带的两本书,小兰压根没有心思去看,脑子里只纠结着“我该怎么办”,名副其实的“带着纠结去旅行”。

  为此,遇到警察叔叔前,小兰已经哭过好几次了。

  不应该 工作忙也别忽略孩子

  7月13日中午,小兰妈妈带着一面锦旗赶到列车起始站温州,母女相见,几乎哽咽。

  妈妈解释,拖着不买手机,其实是有一些顾虑:“我们两夫妻都在纺织企业上班,很忙;孩子12岁了,有些事情似懂非懂,万一和男同学联系得太密切,或者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带进家里来……”

  “小兰的心智已远不止12岁了,哄骗小孩的办法已经对她不管用了。“小石说,他发现小兰对书的看法挺成熟,比如,小兰曾聊起,《狼》的作者写作时,会把自己和宠物的关系,以及别人和动物的相处,转化到字里行间,所以,她能看得出作者对生活有很深的观察。“你听,这孩子已经不再是单纯看故事情节了,她会跳出来梳理整本书的框架结构,甚至会去揣摩作者创作时谋篇布局的思路,很不简单哪!”

  这位母亲有点腼腆:“平时都没工夫跟她瞎聊这些……”

  “大姐,有些话我想单独跟你说说。”作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小石对儿童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回家后,不要简单粗暴地打骂她,也不要直接买个手机就完事了,她这次离家出走,不仅仅关系到‘承诺’,也牵涉到‘沟通’。你已经答应了买手机,假如只是迟一天两天买,那不会发生这事,可你说等暑假结束再买,孩子就很敏感,她会认为你不践约、无诚意。另外,你的顾虑,其实可以摊开来和她说,在如何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可以约法三章啊!”

  小石最后建议,回家后,母女俩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做做“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沟通的效果会比较理想。

  小兰妈妈点点头,似乎是明白了。

  微议

  你的“信用额度”还剩多少?

  家长们,请你们如实回答这些问题。

  你们对孩子常说的“改天”,会是哪一天?

  你们对孩子常说的“下次”,会是哪一次?

  你们对孩子常说的“过阵子”,又会是哪一阵子?

  也许你们真的有千万个理由,去证明自己没有错,甚至可以铿锵有力地说,“我是为你好”。

  但对于孩子而言,说话不算话,这就叫“赖皮”。在孩子心灵的信用系统中,你们的“信用额度”,渐渐“余额不足”。

  跟孩子多沟通吧,这并不丢脸,把大人的思虑完整地告诉孩子,也是一种成长中的关爱。

  一个坦诚的拒绝,总是比一个虚与委蛇的欺骗强得多。

  家长们,敲敲计算器吧,你们在孩子心里的“信用额度”,还剩下多少?(通讯员 杨臻 记者 孙磊 谢俊)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