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推动“三链”融合,打造珠三角创新源

2014年07月22日 13: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在珠海,政企搭台,双方合力,正使城市逐渐变为创新创业的沃土,让项目与资本“对上眼”。仅今年以来,就有21个留学人员项目落户。不过,类似“咖啡文化”这类的对接平台仍相对缺乏,可能导致项目和资本“无处发力”。

  项目、资本、创业,藏在这些字眼背后的,实际上是如何更好地走创新驱动道路的问题。

  包括珠海在内的珠三角地区,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国际后发+国内先发”的叠加优势:在国际比较上仍然处于后发地区,拥有后发优势;在国内比较上居于先发地区,拥有先发优势。这体现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就是处于由追赶型经济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珠三角地区能否继续跟上全球产业变革的新步伐,能否开启一个新的30年高增长周期,关键看其在发展中能否实现这一模式的转型,踏上创新驱动之路。

  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是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激发创新主体的市场活力,破解当前存在着的“创新孤岛化”、“产业旱地化”和“资金泡沫化”并存的困境,实现“种子+土壤+肥料”的良好结合。

  围绕产业链、资金链激活创新链,避免创新孤岛化。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体系总体上是比较齐全的,但在市场化改革进程长期滞后于产业和金融领域,形成一种体制内循环的孤岛状态,创新活动与经济活动脱钩。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之一,但科技成果整体转化率只有20%,科研成果的第一棒出来了,但往往缺乏投资者和企业接下一棒,导致大量成果长眠于实验室。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体制内拨款,研究成果则主要面向体制内验收,而不是接受市场检验,成果很难产业化。只有围绕产业和市场需求来配置创新资源,用资本的高度活性来激活创新资源,才能解决当前科技创新中的“怠速空转”问题。

  围绕创新链、资金链升级产业链,避免产业旱地化。随着技术学习空间的不断压缩,由技术带来的超额利润也不断减少,加上由于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环境成本摊入企业报表,实业产业利润不断变薄,而缺乏盈利吸引的产业由无法沉积资本,导致大量资本转向虚拟经济领域,过去利润丰腴的产业快速旱地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技术创新和资金融入,为产业注入新的种子和肥料。当前国际产业链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进入到产业链竞争阶段,相应地,技术创新由单项突破进入到多技术集成创新阶段,资本投资也由项目直接投资进入到跨国跨领域并购阶段。只有围绕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内部集成机制、资金奶牛追逐的新草场和游戏规则来升级产业链,才能突破当前产业发展中的低端循环锁定问题。

  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疏通资金链,避免资产泡沫化。因为实体产业经济利润的迅速变薄,大量企业把资本堆积进房地产、股市等领域,造成资产泡沫化,形成“三明治陷阱”。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经历了这一过程,而我国当前也有类似风险。一方面大量资金进入资产市场,炒高资产价格;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缺乏新的资金血液进入,高风险的产业技术研发更是泛人问津。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资产的增值部分本质上来源于技术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没有技术和产业的支撑,资产泡沫的自我膨胀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终将破灭。因此,只有不断疏通资金的技术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扎根于产业发展领域,在创新链、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精准地投入资金,才能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夯实资金增值的实体基础。

  针对现有对接平台不足等问题,珠海需继续大力推动“三链”融合,打造珠三角地区新的创新源。珠海要跳出珠三角地区传统的、依赖于低端要素组合的粗放式发展道路,把经济的驱动力放在创新上,这是必由之路。建设创新型珠海,就必须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之间的阻梗,“三链”协同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

  一是要紧紧抓住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机遇,全面融入港澳资金链、深圳创新链和珠三角产业链;二是要不断搭建“咖啡文化”、“创业沙龙”等“三链”融合的对接平台,组建专家、企业家和资本家创新联盟;三是要构建“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文化环境,鼓励人口流动,推动人口年轻化,建设一个朝气蓬勃的城市;四是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科技中介、产业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激活创新资源;五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对创新进行“微”刺激,减低创新成本。

  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创新型珠海”前景可期。

  (南方日报)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