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拟为乞巧申请世界非遗 民俗专家建议打包申报

2014年07月31日 15:1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乞巧作品吸引小朋友眼球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实习生 杨锋 摄

  昨日,学者、工艺大师与草根艺人汇聚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同场交流,分享各地乞巧文化,为乞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献计献策。民俗专家乌丙安表示,乞巧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应尽早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希望“天河区做带头人,联合广东各地,甚至甘肃、港澳台等地一起申请。”

  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曾应枫女士在交流会上总结了广州乞巧文化节10年来的成果,并表示“天河乞巧习俗”已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吉街珠村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目前“正在调研,希望可以为乞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7月22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甘肃省陇南市今年已经全面启动了西和乞巧节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已被文化部非遗司纳入到世界级非遗项目申报后备库。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对广州乞巧节申报世界非遗一事表示,“很着急,希望能快点”。但他也指出,十年来,天河区以政府的角色推动广州乞巧节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但距离向世界申遗,还有很长距离”。

  对此,他建议下一步应进行纵深及全面的调查,走入每村每户,了解上至高龄的婆婆、下至十六七岁的女孩们对乞巧的认知和过节的经历,在普查的基础上推广、修复广州乞巧文化。乌丙安还建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广州乞巧节逐渐回归民间,让乞巧进村落,进社区,强调还节于民,不做表面文章。“把节日回归民间,老百姓才是节日的主体,保护民俗节日应该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同时,乌丙安认为,手艺并不能完全体现节日的文化内涵。手艺背后应该是对自己手艺的热爱以及对祖师的尊敬。所有的手艺、工艺必须有一个内心世界的文化升华。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应该以节日为载体,使民众的情感、道德和思想认知有一个提升,进而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乌丙安在交流会上还提到:“为什么不联合起来打包申报呢?”希望天河区做带头人,联合广东各地,甚至甘肃、港澳台等地一起申报世界非遗。

  相聚谈乞巧

  关键词:感恩

  “我们注重庆祝一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让他们知道感谢父母亲的照顾、神明的保佑。因为七夕在七月,所以在我们台南,七月是感恩月。”

  ——台南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代表

  来自台南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的代表指出,台湾早年继承中原文化,七夕时也办乞巧会,但后来渐渐脱离牛郎织女神话的传统,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台南的七夕节如今都以孩童为主题,“我们更多是关注于孩子长大成人,懂得感恩。”

  关键词:同源

  “黄埔与珠村在历史上同属番禺管辖,所以民俗、民风、节庆活动几乎一样。不存在孰先孰后、孰优孰劣之说。”

  ——黄埔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会长 黄应丰

  对于时常有之的关于“珠村和黄埔的乞巧哪个先哪个后,哪个精哪个拙”的提问,黄应丰表示,黄埔同样作为乞巧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常常被人拿来与珠村相比较,实际上属同根同源,“无需计较”。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