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冰桶挑战”别违背慈善初衷 避免道德绑架

2014年08月26日 10:49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海南日报评论员 饶思锐 海南日报评论员 董纯进 海南日报评论员 陈实 制图/王凤龙

  话题背景

  “ALS冰桶挑战”扩散到国内后,迅速风靡开来。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并可点名要求其他人参与。活动规定,被邀请者如果不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就要为向渐冻症患者捐款。该活动日前进入海南,得到一些高校师生、媒体人和市民的响应,引起了群众热议。

  “冰桶挑战”为何火爆?

  饶思锐:“冰桶挑战赛”能够火遍全球,不得不说其创意非凡,通过这种形式,既宣传普及了“渐冻人”,也能达到慈善目的。尤为关键的是,活动吸引了众多名人参与,通过名人效应以及自媒体传播,使这一活动爆发式扩撒,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加之一个“渐冻人”要邀请3位好友参加,使得活动参与人数也成几何级增长。

  此外,这一活动形式本身较为娱乐化,媒体也大规模聚焦,各地一些并未受邀的人出于跟风等各种心理率先淋当地第一桶。我认为“冰桶挑战赛”能够这么火热,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慈善光环、娱乐化表达、互联网传播、名人效应、媒体聚焦、羊群心理。

  董纯进:冰桶挑战如此火爆,得益于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随便自拍上传一段视频,就能完成一次传播过程,既奉献了爱心,又彰显了个性。

  冰桶挑战的过程就如同“击鼓传花”接力,接力者大多享受被点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被点名本身就是身价和影响力的代表,而挑战其他名人又成了自抬身价的手段。在国内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挑战者会点名政府部门应战。这种以爱的名义发出的挑战,在众声喧哗等待围观的过程中,挑战者会寻找到某种莫名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在平时是没有机会来表达的。

  陈实:“冰桶挑战”如此火爆,是形式和内容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形式看,“冰桶挑战”形式新颖,吸人眼球,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一定的娱乐性。既可以面向企业家、明星等公共人士,又可以由企业出资赞助,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这样,既有名人效应,也有草根元素,能够对大众产生双重刺激效应。并且,“冰桶挑战”形式本身还有一定的争议性,容易形成舆论场,引起更多人关注,就让“冰桶挑战”更加火爆了。

  同时,这一活动并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形式,更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其背后,是一项慈善事业,是对少数渐冻症患者的人文关怀。孟子有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项活动可以让参与者感受到患者的困苦与无助,进而激发他们的恻隐之心,点燃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冰桶挑战”如何才不走样?

  陈实:让“冰桶挑战”不走样,关键是要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要让更多人关注内容,而不单是形式。绝不能为了轰动而制造轰动,为了娱乐而制造娱乐,为了消遣而制造消遣。

  要做到这一点,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论者,都要不违初衷,并坚守始终。具体来说,就是要摆正心态,明确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在活动中充满爱、传播爱。同时,也要确保经费的募捐和使用过程透明、高效,用以资助患者,资助相关药物的研发。

  董纯进:目前,很多人都认为活动已经偏离了本身的目的,变成了泼水节狂欢,变成了半强制的捐款活动。也有很多名人拒绝了挑战,他们觉得捐款比泼水重要。这确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真正的慈善是完全出于爱,是心甘情愿的。真正的慈善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和弱小群体感同身受的心手相连。

  当一个个上传视频沦为个人的搞怪秀时,当媒体津津乐道着墨描写林志玲、章子怡泼水后的性感身材,周迅拒绝挑战是否怀孕的八卦揣测时,当大众纷纷争论标哥的冰块真假时,挑战活动的最终目的已经没有人来关注时,这或许也就意味着活动离熄火不远了。

  饶思锐:明星湿身诱惑、陈光标调用冷藏车、凤凰古镇偶遇节用直升机泼水……“冰桶挑战赛”掀起“全民狂欢”,其中不乏真公益,也不乏跟风凑热闹的。在火爆同时,其创意也难免被跟风而上的“流氓策划”所剽窃,将其复制在各种恶俗的炒作之中。

  “冰桶挑战”要想不走样变形成为一种“秀”,就必须要避免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炒作,要重公益实效而轻娱乐形式,最终还原其慈善本质。同时,还要注意尊重被邀请者的意愿,避免出现过度骚扰或道德绑架的现象。

  “冰桶挑战”有何启示?

  饶思锐:“冰桶挑战赛”这一慈善活动能够火爆全国,的确令国内大多数公益慈善机构汗颜。国内一些公益机构、单位除了强制募捐、媒体动员、义演等老旧套路,也可以是以物易物、公益众筹等等,或许国内的一些公益机构可以洗洗脑,换一种思维,融入传播学的概念,做一些有创意的公益活动,并进行巧妙地推广。

  其次,慈善不一定要打悲情牌,不一定要通过煽情来感染人,也可以是一种直观体验,一次冷门知识的学习,一次愉悦而难忘的经历,或许直观的体验比单纯地煽情给人的直观感受要更加强烈一些。如学做一天盲人,你更能体会无光世界的艰难,让体验式慈善来得更加猛烈吧!

  陈实:“冰桶挑战”给我最深的一点启示就在于,慈善活动也可以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过程的有趣化,也可以借用新方式、新手段,让大众争相关注和参与。活动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引起关注之高,可以说是传统慈善活动难以达到的。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化、媒介多样化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用单纯的号召开展慈善活动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让一些人感到不适。人皆有善心,如何让人们自觉自愿的参与慈善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次“冰桶挑战”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董纯进:台湾文化名人李敖对冰桶活动有作秀之嫌开炮,却引得网友质疑“大师的意思就是日子要死死板板,慈善只能规规矩矩!然而君却不见娱乐化的慈善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关注,这也是事实证明!”

  网友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搞慈善确实不能太死板。太死板的活动一定缺少关注度,就何谈慈善效果。冰桶活动的互动性强,目标很明确,救治什么病、捐多少钱、捐什么单位,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你参与就意味着你认同此规则。而国内的一些慈善活动,缺少互动性,只要求捐钱,钱到底如何花跟捐助者几乎没关系。这类的慈善,貌似站在道德制高点,实则拒人千里之外,需要改进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