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深圳高尔夫球场遍地开花:规划“后遗症”

2014年08月26日 16:49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深圳盐田区人均高尔夫球场面积是其人均社区公园面积的8倍,福田区社区公园面积总和不及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宝安区(含龙华新区)5个球场总占地面积达2026公顷……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城市规划“失控”留下的历史欠账,深圳高尔夫球场遍地开花,成为深圳城市发展难以绕过的坎。(见8月25日《华西都市报》)

  深圳高尔夫球场是城市公共资源差异的一个缩影,市民人均高尔夫球场面积是人均社区公园的十倍、甚至几十倍,这意味着精英阶层占有的城市公共资源是普通阶层的成千上万倍。少数人过多地占有社会资源,挤占了绝大多数社会阶层的公共空间,损害了社会公平。城市大量公共资源的“贵族化”,压缩了城市发展空间,制约了城市功能的均衡发展,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土地有限、资源短缺、人口压力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等问题,都将凸现出来,即所谓的规划“后遗症”。

  类似深圳人均公共资源占有量低的问题,在相当多的城市都存在。比如,时下颇为引人关注的“大妈现象”,大妈扎堆跳广场舞,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均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占有面积畸低。很多地方城市优质公共资源被“圈养”的情况不在少数,公园被侵占成豪华会所,城市的湖泊、湿地、森林被高端的开发项目所独享等现象比比皆是。

  所谓的规划“后遗症”,实际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缺少前瞻性、科学性、连续性,缺少对城市长远利益、整体功能和资源均等化的设计与坚守,最终留下的种种弊端与缺陷。造成规划“后遗症”的根源是建设的功利化与随意性。深圳高尔夫球场多是历史的产物,这些高尔夫球场,其实是开发商牟取暴利、地方政府渴望政绩形象等诸多利益冲动的交汇点,开发商借建设高尔夫球场之名,可以大大提升项目品质,提高楼盘价格;一些官员则认为,这样的项目可以加快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规划“后遗症”并不只是深圳一个城市的痛,深圳的个性问题背后的共性思维,在许多城市都找得到烙印。商业利益与政绩收益的最大化成了唯一的判断标准,城市功能与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处于从属地位,在建设中民生利益让位往往成了本能选择。诸如被称城市良心的地下管网配套、城市停车难、市民休闲健身难等问题莫不是如此。

  规划“后遗症”不能总是等到痛的时候才感到遗憾。预防和根治规划“后遗症”,唯一的“药方”是强调规划的法治原则,将建设的权力关进笼子,增强规划的刚性,让规划立足于城市的科学长远发展,坚持公共利益至上,突出环境资源可持续,让城市功能协调配套和最优质公共资源全民共享成为可能。(木须虫)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