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视角不能随意偏离公众感受

2014年09月02日 13:2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9月1日,距2011年个税起征点上调到3500元刚好三周年,社会上关于上调起征点的呼声再起,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近期就公开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专家表示,个税起征点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实行万元起征点,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将只是高收入者的“特权”,这不利于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与提升。(9月1日中国新闻网)

  孤立地看,专家的意见有一些道理。比如,他强调的“应尽快建立以家庭为单位、按年计征的现代综合所得税制度,并明确清晰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指明了个税改革的一个方向,也反映了专家的专业水平。但有些时候,专家的话又似乎很难听。这倒不是因为忠言逆耳,而是专家忽视了公众的现实感受。比如,他对调高个税起征点的态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不是越高越好,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问题是,个税起征点提高到何种程度才算合适、恰当?如果回避一个需要迫切讨论的现实问题,拿一句正确的废话来说事,就会让人觉得专家的议题与公众议题有些错位和不合拍。

  诚然,全国平均来看,3500元也算不少的收入,但是这个收入放在一线城市,恐怕连生存都难以维系。即便是按照理想中的起征点一万元看,这个收入在房价面前也没有那么宽裕。此时,专家再拿什么荣誉感和公民意识来说事,就更显得不近人情——对那些生活压力较大,荣幸成为房奴,或做房奴而不得的人,谈纳税的荣誉感,岂不是奢侈了一些?毕竟,荣誉感和公民意识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首先来自对自己生活的认同,对自己权利的确定。

  其实,即便不直接纳税,公众的纳税感也不会少。在消费时,人们其实已经纳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包含了一定税费,任何人只要消费,他们其实已经是纳税人。所以,即便不直接缴纳个人所得税,专家的忧虑也不会存在,纳税绝对不是富人的特权,公众依然是纳税人,他们依然感觉到税费的存在,他们依然关心政府的支出。因此,即便一部分公众由于实际生活压力的原因,不缴纳个税,他们仍然是光荣的纳税人,他们的公民意识也不会减少,对此专家不必过于紧张。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个税起征点调到一个不合适的高度,的确会出现问题。但即便如此,专家也不该只有“税感”没有痛感。与其担忧个税起征点调高不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不如实实在在研究下什么样的个税起征点才能呼应现实,契合民意。(李劭强)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