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助人要求多助学对子难结 钱花不出去慰问老人

2014年09月19日 13:5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困难学生孙圣晓抱着爱心人士送她的礼物,十分开心。本报记者 韩逸 摄

  在烟台,虽然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并非少数,但资助者看重受助人学习成绩、年龄、籍贯等,以及受助学生与助学团队间的信息提供者缺失,导致一对一助学资助者排队现象的出现。

  >>原因1 成绩好的孩子被抢,一般则被“抛弃”

  栖霞市松山镇的杨丽(化名)如今正读初一,父母离异后,父亲不闻不问,无奈她只得跟随患有大脑炎后遗症的母亲回了老家,靠姥姥姥爷照顾起居。

  3年前,被爱在栖霞义工服务队发现,热心人“阳光灿烂”曾承诺愿意长期资助其上学,但得知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时,带着生活必需品看望了一次后便再也没了音讯。此后,蔡育华曾多次联系资助人对接,均被婉拒。

  心疼孩子又无能为力,蔡育华和她的团队只能逢年过节到家中看望,给孩子送去些生活必需品,顺便留点现金,以暂时缓解孩子的困境。

  “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需要帮助,希望大家能放下成见。”走访过程中,莱州慈善义工队义工“选择”多次呼吁关注成绩一般的贫困学子,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鼓励,但收效甚微,往往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被一抢而空,成绩一般的孩子至今仍被“抛弃”。

  >>原因2 资助者“硬杠杠”多难满足

  更多时候孩子的年龄、籍贯、性别也会成为资助人口中的“硬杠杠”。

  曾多次参与本报组织的公益活动,家住福山区的王先生一直想长期资助一名家庭贫困的小学或初中女孩,这之外唯一的限定条件是家必须在市区六区内,方便和女儿一起看望,但因市区内家境贫困孩子较为“抢手”,迟迟未能顺利结对。

  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莱阳义工“大果妈”则希望能找到一个家住莱阳市区附近的11岁小女孩进行资助,工作之余可以带着一双儿女常上门看看,顺便也给11岁的女儿认个姐妹。寻觅近两年,如今也未能成行。

  “如果是孤儿最好,这样我可以直接接来烟台照顾。”此前曾资助过一名汶川地震的孤儿,老家栖霞的刘先生找到扬帆助学服务队,希望能为儿子找个“弟弟”,他可以直接接来烟台照顾。但由于不少失去父亲的孩子亲属舍不得离分,三年过去了,刘先生依然在等待。

  >>原因3 资助人出不出钱,还得看眼缘

  “有的资助人特别注重眼缘,再三选择也结不成对子。”扬帆助学服务队队长薛志伟回忆说,曾为莱阳一个好心人多次提供孩子信息,终因对方觉得“眼缘不对”或属相不合等略显荒诞的理由,最终结对失败。

  “团队间能放下芥蒂,加强合作也十分必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义工称,自己曾在多个助学团队呆过,互相间的攻讦、不信任导致无法深度合作,浪费了很多资助人资源也是导致目前情况的原因之一。

  在栖霞西城镇希望小学工作、亲眼目睹了太多孩子为生活所困,泮爱香老师和曾经的学生一起,为栖霞贫困生和深圳好心人之间架起了桥梁。3年来,泮爱香为180多个孩子联系到了资助人,但其中有近半数资助人中途都会更换。

  “承诺资助没用,很多人会中途停止。”泮爱香认为,现在排长队只能说明资助人有热情,但不代表孩子们会得到长期资助,需长期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措施 畅通资助人与贫困学子间信息渠道

  自2010年开始联系资助孩子上学,目前扬帆助学服务队的分队已经遍布除长岛外的各个县级市,但整个团队中负责提供孩子信息的一线教师只有37人,其他多靠义工及亲属实地走访。

  平日忙于工作,走访调查只能在周末完成,团队内经常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招远“星星助学群”内孩子信息则多靠家在农村的义工帮忙留意,拿到信息后,队长于忠庆再安排义工落实。

  对于为何不通过官方渠道获得贫困学生信息,部分受访团队负责人称,曾试图与基层政府及教育部门合作,但由于工作人员对公益的热情不高,提供的资料存在不实的情况,挫伤了资助人的信心,此后这条通道便不再发生作用。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提供孩子资料的团队中来吧。”看着名单上好心人不断增多,薛志伟呼吁建立更加完备的中间人通道。

  2012年,莱阳慈善总会教育爱心分会成立,莱阳教委特意安排3个专职工作人员对接爱心团队和企业,全力负责捐资建学和助学活动,为不少助学团队寻找孩子带来了便利。记者 孙淑玉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