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明登机效果显现 武汉航班全面推行“后排先登机”

2014年10月22日 11:20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天河机场本周开始实行后排优先登机,效果良好。“礼让后排”只是登机方式的改进,但作为公共行为文明的一个生动案例,有举一反三的价值。

  搭乘飞机的人们,都有登机后过道拥挤的记忆。搭乘飞机,先上并不能先走,这是显而易见的。后排乘客先上能有效解决过道拥挤问题,不是难以想到的办法。但如果没有现场组织,后排先上的秩序难以自然形成;如果后排先上没有形成制度,新的登机方式就不会得到保持。这表明,即使给所有人带来方便、为所有人内心赞同的公共文明,也需要有组织、有制度去实现,而不能指靠“秩序的自动生成”。

  制度是约束性的,但并非总是冰冷的。在文明创建中,一些用于改变行为习惯、行为方式的制度,往往不是靠冰冷和严格而使人不能触犯,而是因其符合人的文明愿望而“一呼百应”。这时,制度其实就是一个行为的模板,让人们知道怎样去实现自己想实现的结果。当偶然有人在排队时有意或无意地违反了规则时,制度有劝服的功能。

  文明习惯终究是靠养成,习惯成自然,自然就顺顺当当,令人不觉得有外在的加予。在文明风尚范围内,制度经常是弱强制性的,而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人们内心对礼让、优雅、秩序的欣往乐从是强大的。公共生活的规则,有法律,有道德,有礼仪。法律是外在的强制,道德是内在的律令,而礼仪是自我的修为,其规则不靠强大的执行力,而靠人们对规则的主动接受和践行。用规则去形成公共礼仪、文明习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报评论员 肖畅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