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守住口袋也是一种善举

2014年10月24日 09:3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近年来,乞讨方式翻新多样,卖艺乞讨、假扮残疾乞讨、编造故事乞讨、抬着病人抱着小孩乞讨等层出不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眼球,博取同情,肥厚腰包。近日微博上有网友爆料,多地街头又出现了牵骆驼乞讨的新形式。这一丑陋的社会皮癣缘何屡禁不止,值得深思。

  法律规范缺失当然是一个主要因素,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无所作为的借口。城管部门可以依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有关“保持环境卫生,无暴露垃圾、粪便、污水”为由禁止乞讨人牵引动物乞讨;媒体则应对这种突破道德底线的社会现象大加鞭笞,正确引导公众行为。其中更为关键的,则是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每一个社会人的行为,都好比一次价值宣示,告诉那些乞讨者下一步该怎么办。

  乞讨花样一再翻新,很多人的无理性施舍或许是重要原因。无利不起早,正是因为往那一跪、把头一磕,就能轻易得来大把钞票,乞讨者才会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当我们的爱心被黑心利用,爱心也会变成一把杀人的刀。乞讨者“月入万元”、“坐拥豪车”,“强制被拐儿童乞讨”等乱象不断见诸新闻,在震惊人心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纵容就是犯罪,做一个理性的爱心人,就不能助纣为虐。

  捐赠、施舍不是一个简单行为,需要专业眼光和判断,最近媒体报道“深圳机场时尚女子搭讪行骗”的案例,再次佐证了这一点。事实说明,爱心的释放需要理智作为前提,如此方能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当爱心逐渐变得理性,通过乞讨发家致富的示范效应就会弱化,以乞讨为生的职业行为也将失去市场;当慈善组织逐渐成为社会救助的主要渠道和信任载体,流向各种乞讨者的公众捐款就会减少,花样百出的乞讨行为也将匿迹。

  有时,守住口袋也是一种善举。多一分理性,少一分随意,也许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立法者”,为道德立标,为社会秩序立法。 (作者为慈善公益人士 北星)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