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城建思维粗放化才有车站建成即废

2014年11月05日 11:2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从2007年底具备运营条件开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的太原客运北站就陷入了尴尬和两难。7年中,太原客运北站经历了火热的建设、试运行的一拖再拖与仓促夭折,并最终走向静默、沉睡。一个由企业投资、政府补贴的市级重点工程,在建成验收后却长期闲置。(11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投资八千万之巨,如今却是一派荒芜,人迹罕见的“客运站”,简直就如鬼魅的空城一般……一直以来,由行政强力主导的市政工程建设,一再脱节于现实的供求格局与市场选择,由此导致的资源空耗,当真叫人心惊不已。

  追问太原客运北站的凄惨境遇,当然可以有很多解释。比如说,该车站存在太过超前,不符合当地现在的区域发展水平;再比如说,市内公交配套滞后,致使市民来此乘车极为不便——凡此种种,事后反思、拷问成因,总是毫无难度。但诡异的是,这份理性的观察与洞见力,总是在决策之初隐匿无形。甚至于,那些明显反智的决定,总能占据上风。

  一面是行政系统内粗线条的城建决策逻辑,另一面则是现代城市日益体系化、复杂化的存在结构。这两者相遇,诸如太原客运北站式的尴尬,便早早注定。按说时至今日,任何市政项目开建与否,都必须置于整体语境内权衡,并要经历一系列市场评估、费效测算以及实证试验才是。但,对于太原客运北站的建设,相关人员仅仅表示,“太原北部应建一个车站,因为东、西、南部都有,这样全市就都能覆盖住”,这种思路显然太过单薄和想当然。

  当“现代城建”事实上已成为一门系统化知识,成为一门精细的科学,此间的很多管理者,却仍在凭借主观臆测和经验主义行事。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所谓市政工程建设,往往沦为前途未卜的赌博。再加之,公共决策责任分摊机制的暧昧不清,更加剧了各地就“大项目”不计后果地大干快上。

  关于城市建设,那些显然的风险、那些沉重的代价,原本都可以在事前规避。多一份专业意识、多一点理性视角、多一次科学测算,便会少很多荒废车站般的闹剧。

  只是问题在于,行政部门的权责架构、财政约束、政绩评价等等设计,能否构成足够的压力,来倒逼主政者更多运用现代知识工具,精细化思考某一项目应该上马与否。□蒋璟璟(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