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日报:“特大城市” 称号背后的思考

2014年11月24日 09:3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特大城市”的标签虽然“高大上”,但我们不应骄傲,而是应努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以解决“特大城市”背后的问题。

  上周,朋友圈的小伙伴们又激动坏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按照“新国标”,广州、深圳将成为“超大城市”,佛山则在“特大城市”之列。

  “从今天起请叫佛山特大城市”,“大家好,我来自特大城市——佛山!”类似标题的文章在朋友圈里流传,网友也表示莫名地“倍儿爽”,心里腾起自豪感。确实,“特大城市”听上去就很给力。

  其实,佛山属于“特大城市”已经很多年。根据2010年的划分标准,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就能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如今门槛提高,过百个城市被摘掉了“特大”的帽子,而佛山则继续稳居“特大”之列,这值得为之振奋——但其实也应“自省”一下。

  尽管特大城市的称号可以为佛山的发展加分,吸引更多投资、人才,甚至更多政策倾斜,但是,城市并非越大越好已是基本的共识。不可否认,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基础设施好、公共服务全,但与此同时,城市越大,往往意味着“城市病”越厉害,从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就业困难、资源短缺到社会治安等,每一个都是棘手的问题,也考验着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

  有研究表明,200万人口到500万人口之间的城市是最符合规模经济的,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可能是最合理的。所以,笔者认为,特大城市的标签虽然“高大上”,但更应该成为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再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以解决这背后的难题。

  毕竟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重要的不是大小,而在于是否宜居;不是人口多少,而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否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文/广州日报记者夏振彬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