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南84个特困村缺水 水利局将解决饮用水问题

2014年11月26日 15:00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东田广村村民用三轮拖拉机载着水罐往山上运水

东田广村村民从水窖打水

  靠天吃水、吃水预约、每天控制水量,这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实实在在存在于南部山区的一些村子里。今年天气干旱,随着山中河床的裸露,这些特困村吃水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济南市100个特困村中有84个涉及到饮用水问题。从10月份开始,济南市水利局就展开了特困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解决饮用水水源、村内供水管网老旧、蓄水池不够等问题,预计今冬明春可完工。

  高家庄村: 水井没有水,吃水基本靠雨水

  高家庄村在历城区南部的一个山坳中,全村有79户,202人,村子四面环山,只留下了山坳中的这一小片土地。村支书陈克祥介绍,现在村民就是吃地表水,年景好的时候,水就充足一点儿,像今年这么干旱,吃水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村子里有一部分水网管道,但是现在管道大都老化了。除了这小部分可以用上“自来水”的村民,以前村民大都是吃自挖的井水。“家里的水井有的三四十米深,有的五六十米。”村民李兰说,“可是今年太旱,早就没有水了。”陈克祥介绍,村子里的水网管道老化得厉害,吃的水也大多是雨水,很不卫生,村民都盼着能尽快打好深机井,吃上干净的水。

  在村子对面的山头上,一个约一百立方米的蓄水池正在建设中。蓄水池已经基本建好,正在进行表面的水泥浇制。陈克祥介绍,下一步将在村里打一口两到三百米深的机井,并建设配套的水网管道。将来,可以通过深井泵将井中的水提到山头上的蓄水池中,然后自流到村民家中,让村民用上“自来水”。

  历城区水务局农水科科长李红宾介绍,整个历城区有17个特困村,涉及2634户、8606人。为了解决特困村饮用水安全,投资了616万元,主要用在特困村打井、修建蓄水池、管网改造这三方面。这些特困村往往都存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基础条件差等问题。

  东田广村: 吃水预约,三口之家一月一方水

  章丘文祖镇东田广村自古以来就是个缺水的村子,时至今日,东田广村吃水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村第一书记刘荣江介绍,村子里目前只有1992年打的一口井,深300米,每小时的上水量在5立方米到6立方米。相对于这口井来说,村子的规模就显得有些大了。东田广村现在有500多户、1500多口人、耕地1400多亩,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都靠着这口井。

  “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建了水窖,一年到头吃的水都存在水窖里。”刘荣江说。现在,先把井水存储到蓄水池中,然后再自流到各个放水点,放水点上安了软胶水管,谁家的水吃完了,就把软胶水管扯到家中水窖的窖口,给水窖“补充能量”。“村民现在吃水需要提前预约,跟管理放水点的人提前打个电话,好让管理人员排个号出来。”

  相比于城市中三口之家一周一立方水的用量,东田广村的村民要节约很多,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才用一立方水。村民充分发挥了废水的作用,洗完菜的水可以洗衣服,洗完衣服还可以再涮拖把。

  现在,村里水泥路边不远处,一台机器正在打井,这口井将有400米深,打好之后上水量大概在每小时10立方米。建好后,基本上能够保证村民的生活用水,还可以兼顾生产用水。

  “我们还计划在高一点的地方建一口蓄水池。”刘荣江指着马路对面一处高地说,蓄水池建好后,饮用水可以自流到大多数村民家中。虽然水可以自流到部分村民家中,但是仍然有一些村民要挑水吃。山上农作物的灌溉、牲畜的养殖更是个问题,村民只能用三轮拖拉机装载着水罐,到放水点取水,之后再拉到山上用。

  西里虎村: 守着水库控制水量,水库也得存存水

  章丘垛庄镇西里虎村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西里虎村有145户,395口人。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往山里走,可以看到山沟里的水渠早已干涸,裸露着渠底的石头。

  西里虎村村民吃的一直是山泉水。“气候不这么干旱的时候,吃水不觉得是大问题。”村支书赵光学介绍,“我们村里一直用的是一公里外的水库存水,都是山泉水。”今年天气干旱,也不得不让这些守着山泉吃水的村民勒紧了裤腰带。

  赵光学介绍,村里新打了一口80多米深的预备井,重新铺设了管道。新的管道比原来低了几米,村民担心水不能自流到家中,就安了一个压力泵。现在,村里就是通过这个压力泵旁边的阀门来控制村里的用水量。赵光学一边打开压力泵各个方向的阀门,一边向记者说:“我们得控制着放水,不然水不够用。”赵光学还打趣道,晚上的时候村里得把阀门都关上,让山上的水库存存水,第二天才好用水。

  目前,村里新铺设了1500多米的管道,村民家里基本上都通了“自来水”,就是用水还是有所限制。白凤英老人家里就通上了新管线,白大娘都是在放水的时间把一天的用水都接好,存在水缸里备用。(见习记者 张玉岩)

【编辑:和星晨】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