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团职军官”回乡甘当“零薪”支书  

2014年11月30日 21: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衡南11月30日电 题:“团职军官”回乡甘当“零薪”支书

  通讯员 谭顺之 阳新

  1978年,年仅18岁的倪永建离开家乡,赴偏远的青海参军,凭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当上了正团级军官。20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雷厉风行、敢做敢当的军人品质。

  2002年退役后,他选择了自主创业,开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还做过房地产,开过宾馆,经营过采石场。10年商海打拼,他身价上千万。

  2012年,已过天命之年的倪永建回到家乡——湖南衡南县相市乡虎塘村。全村35个党员全票选他当支书。有了“用武之地”的他,怀揣“大农业、大有作为”的梦想,成为一名“零薪”村官。团职军官的荣耀、身价过千万的老板,为何还要自找苦吃?近日,笔者走进倪永建,试图挖掘他背后的故事。

  全村全票选他当支书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虎塘村经济一直比较落后。全村600多人,外出打工的占一半以上,留在村里的青壮劳动力不到10人,其余都是老弱病残。201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才几千元,村集体经济空白,连一张办公桌都买不起。村里常年遭受旱灾,让原本难以支撑的农业更是雪上加霜,且村里交通不便,几条通组公路还是泥巴地,一到下雨天根本无法行走。大多数村民都选择“南飞”,外出寻找致富门路。

  为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虎塘村历届村委花了不少心思。但由于底子太薄,村貌依然没有什么改观。

  “几十年过去了,看到家乡的面貌没有变化,每次离开的时候,心情都有些沉重。”倪永建说。

  2012年,村支两委换届,这次大多数村民的想法一致:需要一位能改变家乡面貌,见多识广、有经营头脑、有闯劲的人来主持工作,倪永建无疑是最佳人选。

  2013年4月3日,虎塘村党员大会如期进行,全村35个党员全票选举倪永建为该村村支部书记。

  为了当好村支书,倪永建特意到省外两个先进村考察。由于衡南县是粮食大县,倪永建结合虎塘村实际,打算进行丘陵农田改造,进行机械化生产。

  一开始,身价千万的他提出要回村当支书,带领村民走产业发展致富的想法,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十分不解:干嘛放着舒服日子不过?

  “我在外面打拼了30多年,虽然有点成绩,但总觉得在外面干得再好,赚钱再多,不如回来为村里和乡亲们干点实事,这样更有成就感和归宿感。”谈及自己回村当支书的初衷,倪永建的想法很简单。

  “零薪”支书自筹资金改善基础设施

  上任伊始,倪永建发现,虎塘村的实际情况,比他想像的还要困难。相市乡是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地带,而虎塘村普遍地势偏高,池塘蓄水能力差,农业生产用水困难;村部没有办公场所,村里没有活动场所,通组公路没有修通……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倪永建自掏腰包拿出18万元,将村部对面原本2亩的小水塘扩容至8亩左右,并将塘坝硬化,使得蓄水能力大为增强。

  “要让家家户户逐步用上自来水。”村里的党员大会上,倪永建的话掷地有声。

  村里没钱,倪永建不要工资还自己掏钱。他拿出30多万元,在颜家组建一个水塔、安装自来水管,解决了本组及周边3个组约300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并计划再建一个水塔,让全村人都喝上自来水。

  对虎塘村来说,除了供水、公路,用电也是大问题。由于全村共用1个仅100KVA的变压器,每到过年和天旱,用电负荷大,常常自动断电。

  为此,倪永建多次跑电力部门汇报、沟通,并邀请相关领导深入该村调研,最后该村新增了1个200KVA的变压器。村民期盼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大家欢呼雀跃。

  “以前一出家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现在好了,全组家家通上了水泥路。”颜家组村民对倪永建自掏腰包28万元硬化1.9公里环组公路的举动,非常感激。

  昔日荒山今变油茶示范基地

  沿着虎塘村村部往北走,只见一片片油茶林满目苍翠。

  衡南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没有想到,以前的荒山竟然变成了该县最好的一片油茶示范基地。

  2010年,倪永建注册了立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村里400多亩荒山,140亩种冬枣和酥脆枣。接着,他又与村干部们商量,计划把村里2000多亩荒山都翻垦过来,种上油茶等经济作物,不但美化村庄环境,而且鼓起村民口袋。如今,村里占地3600多平方米的生态养猪场也已建成投产。

  “现在倪书记正发动村民种经济作物、搞养殖致富。有了他,我们有奔头了!”对于未来,村民倪跃难抑内心的兴奋。

  在倪永建心里,还有一个更长远的计划:希望村里山上都种上经济林木,农田实现改造全部机械化耕种,家乡人民在家门口就业,昔日的穷山沟变成“聚宝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