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良好的品德也是一种“药”

2014年12月01日 15:29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我省自1994年底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国各地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我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 1117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580例,死亡报告2751例。疫情涉及全省16个市,105个县……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与其说它是一种关爱,不如说它是一个警告。因为自艾滋病被发现以来,人类还没有真正战胜它。这个病没有主动进攻性,倒是有那么些人主动去“追求”它。艾滋病不像感冒,通过空气就能侵入人们的身体,人们若不去“追求”,它几乎没有办法侵害人。

  所以,防治艾滋病,其根本在于人的“自律”。在没有根治药的前提下,这种防治办法最简单有效。有人把艾滋病归为“道德病”,具体地说,就是性道德。这是有道理的。一个在这方面不能自律的人,他所面临的危险就完全不可预测。

  通过艾滋病,还有埃博拉病毒,以及精神方面的各种疾病,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人类在治疗疾病的层面,进步还是缓慢的。科学技术在此扮演的不是救世主,很多时候,它也只能提供一些安慰而已。面对艾滋病,我们与其依靠医生、医院,不如依靠自己良好的品德。一个人只要不去主动“追求”艾滋病,彼此就能相安无事。

  所以,良好的品德,也是一种“药”,并且是那种防患于未然的“药”,非常珍贵。我们不能认为“世界艾滋病日”具有“战斗性”,它不是对艾滋病的进攻,而更倾向于防守。只要人类能够认识这一点,并深刻实践良好的德行,这个病就不算啥。过去人们把艾滋病妖魔化,事实上是把自己妖魔化了,因为艾滋病本身很安静,它在等待,它很被动,只要不去触碰,它根本就不是妖魔,甚至不存在。是人——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所以,人,有时比妖魔更可怕。

  面对现实,人们必须对自己有个再认识:他们完全有力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但未必有力量再将其关上。恰如目前的大自然,人类所谓的战天斗地,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它,但胜利在哪里?值得仔细分析、寻找。从中也可以看出,人类对技术力量的追求与崇拜,是片面的,还有一种力量蕴含在优良的道德品质中,却不太受追捧。就潘多拉的盒子而言,打开它,有技术力量就够了;但要关上它,除了技术力量,还得加一份道德品质的力量,才有可能。本报首席评论员 张小石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