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看待国考“双下降”

2014年12月03日 15:14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2015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11月29日举行。全国共有140余万人通过此次国考报名资格审查,虽然招考人数刷新历史新高,但是本次国考的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都创下近年新低。

  今年为何会出现“双下降”?有客观原因:一是职位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往年因为岗位设置不详细,导致一些考生有点盲目,今年这个情况大幅减少,减少了考生的盲目选择;二是今年更加注重报名的诚信机制建设,报名纪律更严格。“报个名试一试”的情况大幅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挤掉了报考数据中虚高的水分。可见,参与考试的人数下降,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社会对公务员岗位的热情降温。

  至于竞争激烈程度,同样很难从岗位平均竞争比的变化中得出清晰的答案。有专家就表示:“虽然从数据上看,跟你竞争的人数少了,但你的对手都是那部分有真实报考意愿的人,大家都希望抓住今年的机会努力备考,从这个角度看,实际的竞争程度并没下降,甚至更高了。”此外,个别岗位的扎堆和无人报考现象也还存在。

  应该看到,当前不少人认为国考热降温,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一种习惯性的社会想象,即随着近两年的强力反腐与八项规定的执行,以及权力约束的渐趋规范,公务员岗位的“含金量”已非往日可比,所以自然会减少一部分人对于此职业的迷恋。不可否认,当对公职岗位的要求越来越规范,福利待遇越来越透明,确实会降低社会对于公务员岗位的不正常期待。此次报考总人数的减少,也不排除有这种原因。然而,一方面,从观念到行动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公务员岗位高热度的成因本就非常复杂,还需全面看待。

  本来,公务员是一项正常的职业与社会分工。社会人力资源过度涌向某个职业,除了该岗位本身的“不正常”,如隐性福利多,更与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社会活力密切相关。比如创业门槛高,市场空间不足,资源分配失衡等,就会抑制社会的创造力与就业选择的多样性,使人趋向于选择更为稳定的公职岗位。再者,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够健全,也会大大增加社会成员自主奋斗的后顾之忧。在这种背景下,公务员岗位自然会受到社会的特别对待。

  公务员热本就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比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将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社会的就业压力也将增大,会不会激发新一轮公务员岗位热,就值得考虑。为防止出现这一变化,除了继续推进对于权力规范的改革,更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简政放权、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服务引导,来消化新常态下的就业压力。更应看到,当下社会对于公职岗位的追逐,与历史文化中的官本位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因此,要想改变公务员热,更意味着是一场文化观念的改变。

  催生公务员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密切相关。这种现状的改变,必然需要过程,将与社会的整体改革步伐一致。因此,至少在改革仍待攻坚的当下,还请慎言国考热已经降温,因为它既会遮蔽改革的复杂性,也不利于真正促使公务员岗位回归本来的属性。朱昌俊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