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峡库区破解“产业空虚”崛起生态经济长廊

2014年12月11日 16:3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昔日“只见交通线、不见生产线”,如今,生态农业不断壮大,旅游经济日益火爆,低碳循环产业加速兴起……三峡库区自移民迁建以来大力破解“产业空虚”难题,近几年通过构建生态涵养发展新机制,激活环境资源优势,千里峡江崛起生态经济长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经济产业化让库区尝到了‘甜头’。”重庆三峡水库管理局局长蒋又一介绍,移民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后,面对产业经济“青黄不接”的局面,重庆库区致力于把环境改造、生态修复和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向优质生态要经济效益。

  在三峡生态屏障区建设中,重庆环绕库周建成柑橘林250万亩,不仅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还种下“摇钱树”,亩产值上万元,有力助推移民增收致富。兼顾水环境治理和水产业发展,累计增殖放流鱼苗4300多万尾,在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域环境的同时,培育起产值数十亿元的生态渔业。目前,重庆库区生态农业增加值已占全市近一半。

  三峡蓄水成库后,水域面积扩大、森林覆盖率提升,“高峡平湖、壮美河山”更加吸引世人的目光。依托优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三峡库区着力做精、做强旅游经济这一生态富民产业。移民大县重庆云阳县打造张飞庙、天下“龙缸”、三峡梯城等三张“名片”,游客接待量3年增长一倍多,达到190万人次,今年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作为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目的地的重庆巫山县,抓住三峡游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的机遇,精心培育起“三峡红叶深度游”“渝鄂金三角自驾游”等品牌项目,旅游业跻身全县第一支柱产业。

  开发特色资源,发展低碳、循环工业集群,是三峡库区破解“产业空虚”的又一重要举措。在重庆库区中心城市万州区,一座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即将投入使用,这座电厂不仅能消纳万州及周边县的生活垃圾,每年还将上网6700多万度清洁电源。利用岩盐、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万州还着力培育能源建材、特色化工、食品药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并跻身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600亿元。

  当前,随着三峡后续规划深入实施,国家正加力助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发展,并列出专项支持培育生态农业、循环工业、特色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重庆市则在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将三峡库区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出台产业、财政、环保、土地、人口转移等配套政策,全方位引导库区“绿色”发展。(记者张桂林、陶冶)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