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贫农民欠医院3万多元医疗费 一诺千金主动归还

2014年12月17日 09:23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字典这样说

  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老邓这样说

  “我们一分钱都不会欠,一定会把医疗费还上的。”

  ———出院时,老邓夫妻许下诺言!

  “死都差点死了,医生又把我救活了,医疗费肯定要付。”

  ———3个月后,老邓主动联系医院还了医疗费

  “我们穷,也要穷得坦坦荡荡。钱慢慢还,他们都相信我的人品,知道我的脾气。”

  ———这笔钱其实是老邓向亲友们借来的。对新借的债,他说不管多久都会还上。

  邓家祥,58岁,是蒲江县寿安镇的一个普通农民。今年,他做了一件在自己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却让很多人佩服。

  今年1月,老邓因意外伤病危入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1个月,加上在蒲江当地医院的费用,他需要自费的医疗费高达3万多。除了入院时交的1700元费用,因无任何积蓄,出院时老邓夫妻没留下一分钱,除了一句“我一定会补齐医疗费”的承诺。

  3个月后,他来到医院,拿着向十几位亲友借的钱,还清了所有医疗费。“这是救命的钱,不能欠着医院。”就是这个朴实的想法,让老邓四处借钱还医疗费,目前背着约4万元的债务。不过,他并不悲观,欠医院的钱能还上,欠亲友的钱也可以慢慢还上,这就是一个农民的“一诺千金”。

  重伤入院欠下数万医疗费

  出院时许下承诺一定会还

  昨日,老邓来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复查,受伤的肺部已基本恢复。

  为表谢意,他和妻子黄朝芳专门带上了姐姐家种的椪柑。今年年初,老邓在做农活时不小心摔到沟里,重伤入院。在当地医院接受脾切除手术后,又被转送到市二医院继续治疗。“一来就被下了病危通知书,情况非常危险。”市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文自力介绍。老邓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周,才回到普通病房。进医院时,他们只缴了1700元费用。这笔钱远远不够治病,医生们却没有考虑更多,只是在尽力救人。

  “一直处于欠费状态,但知道他们确实是没钱给了。”文自力说,这家人生活很困难,子女经济压力也大,因为老邓受伤入院,唯一打零工的经济来源也被断了,“吃饭都成问题,早饭、午饭好多时候都是靠病友接济。”在文自力眼里,老邓是个朴实的人,伤势稍微好转后就开始帮忙照顾病友。出院时,科室也不想为难这个老实人,让他签下3万多元的医疗欠费单后,就帮他办理了出院手续。

  “我们一分钱都不会欠,一定会把医疗费还上的。”出院时,老邓夫妻一再承诺。

  他的承诺医院没当真

  3个月后清贫的他主动还钱

  不过,医生们却没有太把这句话当真,因为也曾有患者这么说过,之后却再也没出现过。“几乎每年都会有几起拖欠医疗费的,有的是因为贫困,有的是因其他情况,数额从几百到几万不等。最多时,光我们科室一年都被拖欠二三十万。”文自力称,自己从医30多年,从没遇到过欠费病人主动还钱的事,有些数额小的只好由科室自己承担。

  令人意外的是,约三个月后,老邓的主治医生李源接到了老邓的“还款”电话。当看到怀揣沉甸甸的现金来还款的老邓夫妇时,文自力和李源心里暖暖的。由于老邓的诚信,他的复查及需要的药物,医院予以免费。

  这3万多元对邓家祥和黄朝芳来说,已算是巨款。“主要是靠种地,偶尔会打些零工。”黄朝芳说,因为家里收入太低,一个月下来只会吃一两次肉,衣服都是靠亲友接济。不过,他们从来没想过欠钱不还。“医生把我命救了,我还反过来不还钱,咋说得过去?!”说到欠钱,邓家祥尴尬又羞涩。而黄朝芳,甚至害羞地捂住了脸。

  一诺千金的另一面

  这个“穷人” 医院没有放弃治疗

  ■老邓入院时只缴了1700元费用,这笔钱远远不够治病,医生们却没有考虑更多,只是在尽力救人。由于家境清贫,老邓的早饭午饭常常靠病友接济。

  ■在市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文自力眼里,老邓是个朴实的人,伤势稍微好转后就开始帮忙照顾病友。出院时,科室也不想为难他,让他签下医疗欠费单后就帮他办理了出院手续。

  幕后·这笔钱哪来的?

  大姐1万多,二姐快1万,二舅1000元…

  终于借够欠的医疗费

  “死都差点死了,医生又把我救活了,医疗费肯定要付。”老邓说,做人要讲良心,要互相相信。

  寿安镇元觉村5组,差不多最旧的那间房子,就是老邓的家。瓦屋有30年历史,主屋因为太过破旧,已经没有住人了,两人就住在进门左手的一间小屋子里,不足10平方米,天黑了他们没有开灯,昏昏暗暗。儿子在外打工,很少回来,已经结了婚,也有一对孩子需要供养。

  “以前再穷,从来没有开口借过钱”,今年1月份出院之后,老邓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凑足了这笔费用,他一家家上门跟亲戚们厚着脸皮开口,“救命钱,我不能不给医院,你们的钱我一定会还……”所有的医疗费近7万,新农合可以报账50%,他还需要自费承担一半。

  这个家庭几乎没什么经济来源,年轻时的邓家祥还可以出门打工,近些年身体不好,两人全部的生活开支就靠不多的土地里种些柚子、蒜苗去卖,也就没什么积蓄。所以欠医院的几万元医疗费,老邓借了10几家亲友才凑齐:大姐1万多,二姐快1万,二舅1000元……得知老邓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道,又相信他的为人,亲戚们都痛快地借了,也没有打欠条。

  钱凑齐后,老邓立即给医院打电话,偿还了医疗费。如今过了8个月,欠亲友的债务,他一分钱都没还上。那场意外伤让他的左肺比正常人小了1/3,身体变差了,胸前还留了一道长长的疤痕。

  “我们穷,也要穷得坦坦荡荡。钱慢慢还,他们都相信我的人品,知道我的脾气”,老邓说,几万块钱借来,至今也没有任何人催过他。不过,他说自己不会拖欠一分,等身体恢复一些就可以出去打工,不管多久,都会慢慢还上这笔钱。 记者 张漫

  摄影记者 王效

  评论

  医患良性互动

  病人不再是冰冷的“几床几号”

  病人邓家祥的守信值得点赞,但尤其让人感叹的是在治疗期间,医院与病人之间的互动。医院在明知邓家祥没钱的情况下,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坚持原有的治疗方案;住院期间,病友们也对邓家祥进行了帮助,包括和他分享食物等等。或许正是这些细节,催生了邓家祥内心的义。

  现代医院,最大的问题是,病人往往只被看成客户或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几床几号,护士过来输液,往往只会问一句病人的姓名,以保证输液单上的姓名,就是面前躺着的这个人。由于病人太多,也由于医院对流程规范性的强调,病人在医院,往往见病不见人。病人的存在,体现在各种化验单和照片上,而不是一个生命。

  或许正是由于经济困难,医院必须考虑到邓家祥可能不会为医院增收,那么如何对待他?在医生决定坚持给他治疗,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科室损失的时候,医生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把邓家祥当做了一个人,而不是简单把他看做一个病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而不再简单是医生对病人的义务,在这个时刻,医院就超越了各种报表和流程,回到了医学最朴素的本质。

  或许正是因为在医院中邓家祥被作为一个人而看待,才让他萌生了回报医生善意的想法。他知道,医院不会因为他的几万块而倒闭,但对他来说,这几万块是和生命有关,和善意有关,金钱被赋予了情感的力量。还钱,对他来说,就成为道德完整性的自我要求。

  对社会来说,值得探讨的正是,在医院中如何能更好地产生这种互动?让病人都能感觉到作为一个人所受到的尊重,医患关系想必会更让人愉快一些。(张丰)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