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个地震预警蓝皮书发布

2014年12月17日 1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成都12月17日电 (周迪迪)17日,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发布2014《中国地震预警事业发展与展望》蓝皮书。其作为中国首个地震预警蓝皮书,描写了中国地震预警发展背景、技术和应用现状、应用风险控制对策,通过探讨中国地震预警面临的11个关键问题等寻路地震预警服务民生。

  地震预警是通过在可能发展地震的地域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一起间距15公里左右),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为用户通过手机、电视和专用接收终端等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和预估烈度,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的目的。

  中国地震频繁、震灾严重。数据显示,20世纪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强震,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本世纪前10年,中国仅汶川8.0级地震和玉树7.1级地震就夺去了9万人生命。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

  对于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发展现状,蓝皮书指出,中国地震局2001年前后开始组织研发地震预警技术,但迄今未能进行地震预警公开实验或服务民众。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汶川余震区发展的ICL地震预警技术已公开为民众和重大工程服务,成功预警了23次破坏性地震。该系统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包括系统响应时间平均6.5秒,优于日本25%;预警盲区半径平均值小于23公里,日本预警系统盲区半径约为30公里;无误触发(误报)和漏报等。

  当前,应用ICL地震预警技术,中国在25个省市建成了覆盖面积20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震预警网,占中国地震预警人口密集多震区面积的80%,覆盖6.5亿人。然而地震预警要实现减灾,地震预警服务能力和预警接收缺一不可。

  据了解,虽然目前中国已有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和覆盖200万平方公里地震预警网,具备地震预警服务能力,但预警接收用户仅为200万人,仅约占预警网覆盖区域的0.3%,重大工程也仅在少数几个领域(企业)开始应用。因此,导致地震预警系统对破坏性地震成功预警,但减灾效果有限的情况。

  蓝皮书对深入推进地震预警应用;制订地震预警应用有关标准、制度和法律;政府能否购买地震预警服务等11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蓝皮书呼吁,希望科技、地震、应急等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和地震预警网,加大科普教育,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政府、企业在地震预警服务中的职责,让地震预警更好服务中国民生。(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