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州欲改名红旗渠市 65%网友反对称浪费钱瞎折腾

2014年12月19日 09:3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人工天河红旗渠,让河南林州这个名字蜚声在外。而近日当地官方主办的红旗渠网,发出了一则旗帜鲜明的“民意征集”——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张家界一样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不争的红利?

  由于该网站具有官方背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则名为“林州到底叫啥好,请你谈谈看”的文章,引发不少市民猜测:莫非林州要改名了?18日,林州市委宣传部承认红旗渠网确实挂了征求意见表,但不代表官方意见,可能是新闻中心挂在上面的。

  凤凰网昨天所做的调查显示,超过65%的网友反对林州改名红旗渠,认为这一举动实际意义不大,属于浪费钱瞎折腾。 大河网 央广网

  城市改名,

  “讨口彩”换不来发展红利

  这几年,城市“更名易姓”风起云涌,且无一例外打着“为发展”的旗号。其中不乏有云南中甸更名香格里拉、四川灌县改成都江堰市的成功案例,但更多的则是得不偿失的深刻教训。其实,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不是靠名字“讨口彩”来谋得发展红利的。

  再者,即使城市换了个“马甲”,可历史还是那个历史,文化还是那个文化,不但难以“一改出名”,反而在“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一则,当地的路牌地标、通信设施、居民信息等都要“旧貌换新颜”,没几个亿恐怕很难搞定;二来,全国各地涉及此名的标识、地图、公共设施也要作相应的修改,面之广、量之大,成本更是无法估量;三则,公众适应新的城市名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实,改名只是一种手段,不仅区域发展不以“地名论英雄”,而且若是改名后“一切照旧”,也是难以“引凤”助推发展的。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花在意义并不大的改名上,怎能经得起历史和公众的考问?名只是虚的,城市发展得靠务实。既然红旗渠已经声名远扬,而且红旗渠精神亦是林州的城市精神,那对林州市来讲,与其改名不如扬名,打好红旗渠这张牌倒是不错的发展思路。 徐剑锋

  改名前,

  征求民意就是最好的广告

  城市改名,往往遭遇非议,最强烈的反对声音莫过于“瞎折腾”,每一座城市改名都是如此,自然也会有人计算出消耗的成本、给老百姓带来的不便等。一个改名数据被广泛引用:一个150万人口的小城市改名,光是重办二代身份证就要花掉2000万元,而各级行政机关名称也要变更,地图也要重印,各种证件也要重新制作,户籍也要重新上报等等。一个中等城市改一个名字则要耗费数亿元。大城市改名需要的更多,差不多要几十亿元了。因此,对于改名听到最多的就是反对了。

  我们也要看到,有些城市改名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林州市也想改名,这样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不过,以前,往往是相关领导决定了,再经过形式主义上的“程序”。这回林州市想通过改名取得同样的经济效益,但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想到征求民意,实在难能可贵。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巍峨太行山上修建的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这条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孕育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让林州人感到骄傲,更被全国人民所熟知。“林州市”和“红旗渠市”,哪个名字更响亮,毫无疑问,是后者。将城市名称改成“红旗渠市”,这未尝不可。

  城市有改名的冲动,不必一棍子打死,改不改让全市人民说了算。从这点看,无论林州市最终是否改成“红旗渠市”,都已经给林州做了最好的广告。 郭文斌

  改名后,

  并非个个都功成名就

  案例一:1994年湖南省大庸市更名张家界。大庸原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更名张家界市之后,知名度迅速飙升。现在早已有了机场、通了火车,是全国一线旅游城市。

  案例二:2002年云南省中甸县更名香格里拉县。更名后,国际国内旅游达人都知道了在这片位于滇西北的雪域高原上,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等,去香格里拉旅游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

  案例三:1987年安徽省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20多年来,争议声不断,不仅没带来经济大发展,而且使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徽州文化为之弱化。另外,高举“黄山”牌的黄山市区距离黄山风景区还有70公里,导致“皖南处处皆黄山,到了黄山不见山”的状况,给游客带来许多麻烦和困惑。

  案例四:1994年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被撤销,设立荆沙市。沿用千年的荆州之名一朝被废,引发众多争议。1996年,国家又恢复了被改掉两年的“荆州”之名。

  李英锋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