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海湖藏族护“羚”员:我只是坚守共生规则

2014年12月19日 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青海牧民志愿守卫普氏原羚二十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青海海晏12月19日电 题:青海湖藏族护“羚”员:我只是坚守共生规则

  作者 罗云鹏

  “这么努力,结果还是没救活”,牧民尖木措狠狠吸了一口已燃到指边的香烟。

  已近不惑之年的尖木措是青海湖畔的普通牧民,上过两年小学,却已在普氏原羚的民间保护路上走过二十多载。这20年间他的所有支出都是自掏腰包。

  “没救活”的是一只名叫“才仁”(藏语,长寿之意)的受伤普氏原羚。虽然这种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每每收到救护普氏原羚的死讯,尖木措总会难过上好一阵子。

  普氏原羚早在1999年就被中国官方列为“极度濒危野生动物”。这种曾广泛散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物种,如今只在环青海湖周边区域才能见到。

  尖木措说,“藏语中并没有保护一词,人与自然中的万物都是共生、平等的,我做的只是这种规则的坚守人,人和动物、环境都应该和谐共处”。

  临近中午,青海湖畔依然寒意袭人,尖木措要在达玉草原上来回走上30多公里,而像这样的巡护过程,他每个星期都要走上一两趟。

  “藏族人讲求不杀生,能救一条生命就绝不能伤害生命”,尖木措说,“昨晚下雪了,今天普氏原羚出来觅食肯定会遇见狼或者狐狸,一不小心就会丧命或者挂到网围栏上。今天还得走快点,不然它们又有麻烦了。”

  还未走出去多远,尖木措从藏袍中掏出望远镜,一遍又一遍地清点着远处草场的普氏原羚,并记在“工作本”上。

  在他的急救包中,有一些简单的包扎用具、消毒药水、手钳、照相机以及用塑料袋包裹着的馍馍和用矿泉水瓶装着的奶茶。

  “父辈们回忆,上世纪50、60年代青海湖附近还有成千上万只普氏原羚,到1986年的时候我家周围草场能看到的普氏原羚不过30多只”,尖木措说,“为了普氏原羚能有栖息地,我们达玉村的牧民从前些年开始主动减少养畜规模,还降低了网围栏的高度,剔除了网围栏上的刺丝,现在看来是成功的,普氏原羚增加了很多。”

  比起狼、狐狸或者网围栏,尖木措更担心的是对普氏原羚的非法猎杀,“不过现在猎杀基本绝迹,1994年的时候有人认为我多管闲事,还曾被人用枪指着脑袋过哩”。

  尖木措今年还贷款10万元人民币盖了三个大暖棚,“一个给自家羊的,两个给普氏原羚”。

  “12月左右是普氏原羚的交配期,也是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受伤的就带回去放到我的‘家庭救护中心’,救治完后让它们在暖棚里‘疗养’”,尖木措说。

  尖木措说,“这些小精灵很聪明,知道谁是真心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的人,现在它们已经把我家附近当成了聚集、休息、饮水的固定场所。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可以听到它们用前蹄挠门的沙沙声。”

  和尖木措一样,目前青海湖周边共有50多名牧民自发承担普氏原羚巡护任务,在这些当地牧民的努力之下,普氏原羚数量开始逐步回升。

  巡护单程结束,尖木措看到他家周围的草场上普氏原羚并无异样,整个人舒展了很多。“现在我当好藏族共生规则的坚守人,后代就不会只在图片里看到普氏原羚了”。(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