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科技创新:新常态中新共识

2014年12月19日 15:2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临近岁末,各种盘点。比各类“十大新闻”更有趣的,是“十大流行词”。正如“十大新闻”各家有各家的评法,“十大流行词”也一样见仁见智,但不管谁来评,“新常态”笃定当选。

  “新常态”一词,现在已经化一为万,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究其源头,所谓“新常态”,指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新态势,是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留恋也好、不舍也罢,我们要与持续了30多年的高速度增长作别了。还需不需要两位数的高增长?人民日报评论有九个字说得好——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其实,我们是要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告别。

  如何看待“新常态”?习近平主席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机遇何在?总书记对上海的要求是: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这,既是任务,也是机遇。

  为什么上海要在建设“四个中心”的同时,力争成为科技创新中心?这恰恰要在中央关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背景下认识。我们上海如何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抓手、是关键。对此,上海要有舍我其谁的雄心、勇气和责任感、使命感。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的新任务、新征程、新起点。但是,我们并非平地起高楼,经历过30多年改革开放风雨的洗礼,有建设“四个中心”的宝贵实践,上海拥有良好的基础和先发优势。我们今天推出的“探秘创新中心”系列报道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在阅读这些中外企业研发创新故事的同时,不妨来听听高管们的建言——

  “不妨在上海设立国际科研合作‘自贸区’”;

  “政府要搭建一个公平的平台”;

  “各种类型的研发中心应该得到更公平、均等的创新机会”;

  “氛围开放、人才汇聚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链”;

  “共享性和合作性非常重要”……

  仔细品味这些建言,可以看到,中外企业研发中心的高管们对上海的科技创新环境既信心十足,又充满期待。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政府要做些什么?上海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韩正书记最近强调指出:“创新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企业和一切创新主体的感受、各类创新人才能否真正集聚,这是一座城市是否拥有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的根本评价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从何而来”这个新命题,上海的决策者与实践者认识高度一致。这样的共识,十分可贵。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形成共识、万众一心。今天,我们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同样需要在新常态下凝聚新共识。这样的共识,是信心、是力量,促使我们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征程上,稳步前行。江砚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