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超配”要消化还要防反弹

2015年01月07日 12:5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超编的职位,大多是为了方便“人事安排”,背后则反映出地方在编制管理方面拥有过度的自由裁量权。现在需要的就是以法律法规支持编制管理,并依法建立官员退出机制。

  近日,中组部通报了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进展情况:“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

  从此前四轮中央巡视的情况来看,超配干部是各地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而此次中组部的通报让公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整治力度。在取得成绩的另一面,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一则本轮超配干部“瘦身”花费半年多时间完成40%,整治工作的彻底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则在专项清理之后,更该考虑如何避免超配干部反弹,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越减越肥”的怪圈之中。

  事实上,在本轮专项整治之前,同样的清理工作2007年和2009年都曾着力开展过,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专项清理过后普遍存在“反弹”甚至“越减越肥”现象。这些超编的职位,大多是为了方便“人事安排”,背后则反映出地方在编制管理方面拥有过度的自由裁量权,把安排行政职务或提升行政级别当成了一种奖励方式。超配干部人浮于事,既是对人才的浪费,也占用了过多的公共资源。

  从各地“晒”出的专项整治成绩单来看,对超配干部一般通过取消兼职、调岗、免职等方式“消化”,这更像是一种为减少改革阻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虽然职位发生变化,“超标”官衔也取消了,但往往以“保留职级待遇”为前提。官职数量减少了,但官还在,人浮于事换了一种表现形式,财政上的负担也没有得到有效减轻。如此一来,职数“瘦身”的效果自然也打了折扣,要想实现真正“瘦身”,恐怕也只能等待自然减员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状态,还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官场生态在发挥作用,现在需要的就是以法律法规支持编制管理,并依法建立官员退出机制。一方面,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岗位清单”、“编制清单”,将干部配备的权力关进笼子,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划定“硬杠杠”;另一方面,建立有奖有罚、能上能下的官员退出机制,不仅清理超编人员,同时也清退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以此激发领导干部乃至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尤其是现在,曾经被视为阻碍官员退出的养老金双轨制也开始改革了,建立官员退出机制的条件日渐成熟。当务之急就是抓紧时机,将编制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从制度上减少甚至杜绝人浮于事。如果说对超配干部的“消化”是现实考量下的无奈选择,那就从堵住源头开始,别等到“反弹”之后再考虑新一轮的“瘦身”。娄士强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