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被逼出来”的中国首座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2015年01月09日 1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题:“被逼出来”的中国首座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展览厅内迎来一张证书。在9日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海油组织国内多家单位、历时近6年完成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2006年项目启动、2008年开工建造、2010年建成出坞下水、2012年正式开钻,2014年在南海北部深水区陵水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这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首个重大油气发现。

  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

  平台工作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10000米、可变载荷9000吨,在此之前,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海上油田水深普遍小于300米。

  “从300米到3000米的大跨越是被逼出来的。”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谢彬对记者说。

  压力来自三方面。其一是丰厚的油气资源,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至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近70%都蕴藏在深海区域。

  其二是苛刻的自然条件,中国南海台风频发、季风不断、波浪较大,海面以下暗藏波高达百米的内波流,是世界上海洋环境最复杂和最恶劣的海域之一。

  其三是国内外形势所趋,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在国际市场受多方因素制约。“想要租用国外的平台、船只等综合服务,每天的花费是100万美元。”中海油深水钻井船工程项目组副总经理粟京说,当欧美海洋石油工业勘探能力接近3000米,“逼得我们也要这样做”。

  谢彬对中新社记者说,项目启动之初“眼前好像是一片黑暗”,设计和研究装备性能过程的最难点则是“如何根据南海环境确定平台的尺度、形状,既要满足自主航行,其结构强度还能抵抗恶劣环境”。

  经过努力,他们研发出针对中国南海环境条件的钻井平台新船型,首次建立了基于海洋环境与钻井工况耦合作用下的隔水管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首次采用了本质安全型防喷器控制系统,建立了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总装建造和配套技术体系,还首次实现DP3动力定位与锚泊定位的双定位系统优化设计。

  该钻井平台已先后钻井17口、完井4口。令粟京颇为骄傲的是平台采用南海200年一遇的环境参数作为设计条件,在调试期间遭遇台风“梅花”,世界顶级超高强度R5级锚链发挥作用,抛锚状态下平台没有位移。

  据了解,平台除可满足国内开发需求,还可出租他国或到国际作业。项目还带动了海洋工程、传播、机电制造业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以中国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为主任的专家组评价指出,这一项目极大带动了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及技术的研制与发展,组合定位系统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通过勘探作业发现了3个油气显示良好的深水区块,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30多年发展实践,中国海油已形成包括优快钻完井、海上边际油气田开发等系列核心技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说,未来将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