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出租车改革已迫在眉睫

2015年01月12日 11:2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

  从2014年10月份开始,“专车服务”快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出租车行业。2015年刚开年,一些地方部分出租车停运引发各界关注;西安、上海两地出租车价格听证会也引来热议。在司机叫苦不干、消费者打车难而不满的两头夹逼之下,出租车行业成为舆论焦点。 (1月11日《长沙晚报》)

  继沈阳1月4日发生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后,8日,南京也发生大规模出租车停运。10日,南京市交通局称,该市多处发生打砸出租车、殴打司机、阻挠出租车正常运营的情况,公安机关已依法采取措施。毫无疑问,阻碍甚至打砸营运车辆,是破坏市场秩序的非法行为,理应受到处罚。然而,类似事件频频发生,却也暴露了出租车行业多年来存在的痼疾。“专车服务”的冲击,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就南京这事来说,参与停运的司机除了希望上调起步价、实施全天候双计费、加收长途返空费之外,还有一项诉求是降低承包金,觉得“每月份子钱太高”。前几项诉求是希望涨价或变相涨价以增加收入,在油价连降的当今语境下,显然不合时宜,而“降低份子钱”减轻负担,恐怕才是他们最主要的诉求。而这,必然影响到出租车公司及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其所暴露的矛盾和阻力赫然在目。司机们出的这道难题,实际上可说是对市场化改革的期盼。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软件技术的发展,“拼车”、“专车”等新兴的租车服务业态出现,以传统的公司化经营来垄断出租车市场,已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一方面,乘客有各种层次的需求,而垄断式经营并不能满足;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舒适、更快捷或更省钱的打车方式,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将“专车”、“拼车”定性为非法营运,则其情形好比放弃手机不用而去用手摇式电话机,显然不是与时俱进之举,未必行得通。再说,查处这些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专车”,恐怕比查处传统的“黑车”难度要大得多。可见,出租车行业的垄断经营,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

  或许,通过调价,减少司机的收入损失,能缓解垄断面临的这些危机。然而从长远来看,一味地涨价无异于饮鸩止渴。目前在很多城市,一个出租车牌照卖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份子钱”高达每月八九千元。依靠“饥饿式”的垄断经营来维持高额的“份子钱”和牌照费,本身已造成打车难、打车贵,客观上导致了各类“黑车”的乘虚而入;若在油价下跌的情况下又涨价,只会将更多乘客赶进“黑车”与“专车”,的士司机收入跟不上来可能又会要求涨价,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要解开这个结,化解垄断经营的危机,唯有向垄断本身开刀。办法有两种。一是引入竞争,降低公司经营的准入门槛,大大减少“份子钱”,以此吸引“专车”、“拼车”等投奔到公司门下进行管理,使其完全变成“正规军”;二是取消公司化经营,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市民个人或公司只要取得相关资质,都可作为主体自由进入出租车行业,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无论哪种改革方式,实际上都是要向既得利益者“割肉”。在出租车行业利益冲突、矛盾重重的背景下,垄断迟早会被打破,迟改不如早改。即使改革不能一步到位,至少也要将“啃骨头”付诸行动。评论员 袁云才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