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巍山古城楼火灾警示:市场机制并非万能

2015年01月13日 09:04 来源:云南日报  参与互动()

  事件

  1月3日晨2时49分,新年的钟声犹萦耳畔,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拱辰楼发生火灾的噩耗传来,云南省至今保存下来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城楼之一,历经600余年历史风雨的文化古建筑毁于一旦。

  声音

  “悲剧的发生,实质上是多年来对文物古迹保护不力的表现”;“老宅、名人故居等文物古迹,如果不是靠餐厅、茶馆之类的经营来维持,恐怕早已破败不堪”;“历史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财富,应该由政府作为公共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怎么能因为保护资金不足而随意交由市场化来运作呢?”

  深刻反思 强化监管

  愿痛心之事不再来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的拱辰楼,是明朝时蒙化府(今巍山古城)的北门城楼,如今已成为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象征性建筑,它铭刻着一座城的悠远韵香、一段史的纵横悲欢,涵纳着彩云之南特殊历史与人文的厚度。它的忽遭回禄之灾,令人痛心不已。各界人士纷纷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朱惠荣认为:近年来,不断有历史文化古建筑以及名镇等不幸遭受火灾的消息传来,就云南而言,短短一年时间,就先后有文物价值极高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和巍山拱辰楼被焚毁,令人倍感痛心。痛心之余,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了。这些悲剧的发生,实质上是多年来对文物古迹保护不力的表现,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体现我们城市文脉和历史厚度的文物古迹,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够有最切实的保护措施。

  云南省文物专家、云南省文化厅原文物处处长邱宣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文物的调研工作,对于近几年我省文物保护现状颇为忧心。他认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处罚措施,文物遭受破坏、保护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文物安全问题除了树立高度的保护意识之外,还需要协调文化、民族宗教、公安、民政、财政、环保、考古、博物、法制、消防、住建、旅游、气象、档案、农业、林业等各相关部门共同来把保护文物之事落到实处。邱宣充希望,巍山拱辰楼和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的悲剧不要再次出现。

  合理开发 传承价值

  市场机制并非万能

  确实,这些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文物保护和城市开发形成了较大的矛盾。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如何进一步提高,文物维修成本如何有效降低,文物怎样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等等,形成了一系列的问号。至于把名人故居开成餐馆的做法,近几年以来一直争议不断。

  譬如云南近代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之女袁玉芬女士和女婿庄体仁先生对此就持坚定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名人故居的保护应该以博物馆、展览馆或纪念馆的方式进行,一则体现了故居或文物的价值,也让参观者更易接受,凸显人文境界和人文价值,除去了餐馆的袅袅烟火味和火灾隐患。对于位于翠湖周边的袁嘉谷、王九龄、周钟岳故居、石屏会馆,以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真庆观等被开成餐馆的做法,他们内心一直充满隐忧。

  不过,对于将名人故居开成餐馆等的做法,也有人表示理解和支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宅餐厅经营者对记者表示:老宅、名人故居等等文物古迹,如果不是靠餐厅、茶馆之类的经营来维持,恐怕早已破败不堪,它们的维护、维修基金缺口从哪里来?人气从哪里来?至于火灾隐患,只要认真做好防范,应该完全可以避免。

  依法保护 广泛宣传

  留住历史留住乡愁

  巍山籍人士、作家陈泽对家乡的文化象征性建筑被焚毁感到难受。他说:“毕竟几十年来无数次从拱辰楼旁走过,这座古建筑是自己与故乡的联系符号,如今一朝空空如也,内心也仿佛被无情地抽空了。”他告诉记者,历史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承接一个城市、一个乡村、一个家族等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无上宝贝,它应该由政府作为公共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怎么能因为保护资金不足而随意交由市场来运作呢?相对于一般公共设施保护而言,文物的保护应该更加严格,对于危害文物、损毁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定要严格依法处理,绝不姑息。

  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陈立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文物收藏,他表示,要提高人们对文物原件价值的认识,文物原件不具有可复制性,毁一样就少一样。重建和复制都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实施的,全社会要充分提高对文物价值的认识,热爱文物、自觉保护,文物保护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昆明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教师郑卫东告诉记者:文物的保护与爱护离不开正面的宣传,我们的纸质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以及文艺表现形式(书法、绘画、歌舞、戏剧、文学作品等等)都应当把保护文物的理念宣传出去。文物保护也是环境保护,是对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是对历史人文生态的保护,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

  一而再,再而三的悲剧发生,已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和反思。巍山拱辰楼回禄之灾,殷鉴不远,意味深长!(本报记者 郑千山)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