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敢砸“老板”饭碗环评才会中立客观

2015年01月23日 08:5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漫画:黄思勤

  昨日,广州市环保局官方网站通报了5家存在问题的环评机构,这5个机构分别是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广州日报》1月22日)

  随着近年来多起涉及环保的公共事件进入大众视线,“环境影响评价”这一专业性很强的词汇,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已不再陌生。然而在笔者看来,社会对于环评的重视程度,或许仍未达到理论上应有的高度。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都曾公开点名处罚过不少违规操作的环评机构,这一行业内“猫腻”不少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环评意义相当重大,建设项目会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这些都必须由环评报告来回答。哪怕投资上千万上亿,只要环评报告通不过,项目也得下马。另一方面,环评报告的专业性很强,除了公众调查部分普通老百姓有发言权外,对于具体的取样、试验、测算过程,普通大众根本看不明白。报告要真有问题,往往也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发现。

  由于这两大特点,环评过程很容易成为利益输送、“猫腻”多发的环节。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当下环评机构名义上是独立于建设单位、政府部门之外的第三方,但实际上由于环评费用都是建设单位支付,环评往往要为“米饭班主”效力。真正认真负责、用专业精神说话的环评机构当然有不少,但谁都明白这个道理——谁敢砸老板的饭碗,老板就砸了他的饭碗。因此,再看这些有问题的环评报告,到底是无心之过还是刻意为之,真的是专业技能不足,还是专业精神让位于“为稻粱谋”?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可以加重处罚力度,通报批评还不够,罚掉涉及项目的环评收费,甚至加倍施以惩罚性罚款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也并不过分。其次,要落实责任终生追究制,环境影响一般历程数年甚至数十年才会出现,等到项目真出了问题,当初环评负责机构也要一并受罚。但就目前一些环境事故的处罚情况来看,对环评机构的处罚似乎很少见诸报道。再次,要依靠体制创新,根本上切断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的利益关系,不妨采取资金托管方式。组成由政府官员、业内专家、媒体代表等多方构成的中立的环评管理机构,建设单位将环评经费交给该机构,由该机构负责审查环评报告是否合理科学,合格则支付给环评机构,弄虚作假则不予支付。这样一来,建设单位虽然给了钱,但这笔钱能不能到环评单位手里,不看建设单位的脸色,而是要看管理机构的脸色。这样一来,或可加强环评机构的客观性、独立性。 (张涨)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