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话题发展要事

2015年01月28日 11:00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今日开幕。昨日,代表们已提前进入状态,就各自最关心的民生话题展开交流。“新型职业农民由谁来培养”“怎样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天气、就业、农业、养老、出行、医疗等问题,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代表们各抒己见,为河南发展建言献策。

  开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谁来种粮?”“怎样种粮?”省人大代表、中牟县姚家镇春岗村党支部副书记、中牟县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峰说,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培养职业农民,这将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型职业农民现在是个热词。李峰说,河南对职业农民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段时间就有不少利好消息,出台各种措施,开展技术培训、资助等,力度很大。现代职业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力,而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多面手”,他很看好这个行业。

  其实,李峰就是“职业农民”。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到如今中牟县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峰全身心投入草莓种植事业,走访高校教授,请教科研院所专家,成功探索出多种草莓种植模式,带领全村1000多人走出了一条靠草莓发家致富的新路子,“春峰”牌草莓也被评为“河南名牌产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

  新型职业农民由谁来培养?李峰认为,要真正解决目前的问题,需要政府尽快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跟进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民转型。他建言,要加快制定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办法,制定专门、系统的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针对农村能人、返乡农民工和未能继续升学的高中毕业生等,把农业职业教育纳入中等免费职业教育范畴,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

  立法防治大气污染

  明确责任全民参与

  今年两会,如何治理雾霾成为热议话题。省人大代表、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质检科科长贺慧玲提出,治理大气污染,最有力的手段是立法。

  贺慧玲说,雾霾天气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健康,还影响出行安全。对于铁路部门来说,雾霾天是行车安全的杀手。雾霾空气中含有的大量重金属粒子及粉尘,严重影响了电力机车车顶部位高压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而影响机车的“换端”操作,导致铁路机车的运行受到影响,雾霾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铁路机车“趴窝”。“平时,电力机车进站,工作人员用清扫风带在车顶吹扫就可以将灰尘除干净,如果雾霾严重,需要用清洗剂对机车顶盖高压部件进行清洗。”

  贺慧玲说,《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通过表决,3月1日起将实施,全省却没有统一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治理工作还没有做到“一盘棋”。“目前陕西、浙江、河北等省已经出台了全省性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我省有必要从全面治理的需要出发,专门制定一部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各自责任,引导全民参与。”

  政府牵头打造校企联盟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省人大代表、郑州师范学院院长赵健表示,他非常关注政府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特别是对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河南省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在经费方面不断提高,体制方面也不断完善。现在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建议政府牵头,建立高校、企业、协会创新联动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企业的文化、技能能够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赵健说,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关键在于落实。

  赵健表示,在探索校企联盟方面,仅靠学校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来牵头,打造一个平台,各相关部门大力配合,政策落实必须到位,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加大补贴力度,把各项创业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位。

  完善土地流转社保体系

  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我是老井村的孩子,也是一名普通的人大代表,我更多关注的是与身边乡亲们有关的事情。”省人大代表、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党支部书记刘庭杰表示,此次两会,他比较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刘庭杰说,结合老井村的实际情况,新的居民小区建成后,老房子就要面临拆建,乡亲们很关心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这一问题处理好了,将更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建设。

  “村民的社会保障,也是我比较关注的问题。”刘庭杰说,他想看看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村居民社会保障问题有没有新的政策、新的措施。等老井村的老百姓住进新的社区后,他还打算在新社区中建设养老中心,“就建在小区之内,这样也便于孩子看望、照顾父母”。刘庭杰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养老设施的投入。

  科学谋划制定扶持政策

  助力企业快速转型升级

  “‘工业4.0’物联网时代为工业制造带来新变革,依托物联网建设的工业生产,将打破现有的生产界限,使整个产业链联系得更加紧密。”省人大代表、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华认为,新常态引发人们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轮深思。

  “河南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产业结构需要调整,这是当前发展要务。可是,增长方式无论怎么转,产业结构无论怎么调,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还亟待加快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张志华建议,省委、省政府应科学谋划,制定符合省情的产业引导、产业扶持、产业提升发展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政府要帮助解决企业转型带来的人才、融资等诸多社会问题,创建更好的平台和环境。

  张志华坦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企业自身更要做好做足准备,加大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市场、培育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要有全球视野,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实施兼并重组,抱团取暖,谋求新发展。

  昨日,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进入第二天,委员们关注的既有食品安全、教育、社保等“身边事”,也有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等“发展要事”。“怎样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怎样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委员们提建议、献良策。

  建设智慧航空港

  经济综合实验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副主委郑高飞建议建设绿色智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2013年,郑州出台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实施意见,智慧新郑试点启动,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郑州智慧经济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空前活跃,智慧城管不断深化,基于网格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基本覆盖全市。“但就打造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一目标而言,‘智慧’发展仍显不足,必须大力推进。”郑高飞说。

  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把国家、省有关优惠政策利用好,大力推动智慧港区建设。大力推动宽带提速、无线网络覆盖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建筑、智慧电网、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智慧应用。二是成立航空港智慧城市规划研究院,负责规划智慧空港的总体框架、建设体系、建设内容,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智慧城市。三是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政府相关发展专项政策,推进智慧城市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及其示范性应用,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倾斜,探索智慧城市领域政府与企业联合建设运营模式。四是大力培养、引进复合型高层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尽快完善我省食品

  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今年省两会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基层监管能力薄弱已成为瓶颈和制约。”省政协委员、民盟郑州市委副主委王志昂认为,我省食药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财物保障不足,基层食品安全隐患大,监管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存在“以罚代刑”现象,12331举报电话知晓率、利用率低。

  他建议:尽快理顺体制,完成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人员整合,设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建立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配备监管人员,保障基层工作经费和物资;整合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平台,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效率,及时发现隐患。“还应设立举报奖励基金,完善12331平台和有奖举报制度,对提供有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及时兑现奖励。同时,严格执行举报保密制度。”王志昂说。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顺利入学

  近年,城市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逐年增加。如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应有的义务教育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省政协委员、民进郑州市委副主委张强对此进行了调研。尽管全省各省辖市在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迅猛增长的生源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张强给出三条建议:一是尽快解决城区教师缺编问题。尊重教育规律,突破现有体制藩篱,合理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逐步实行教师编制统一管理、动态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等政策,尽快解决城区教师严重缺编问题。二是加快城市基础教育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部门对新建住宅小区学校配套建设严格审批。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建设落到实处。三是实行流动人口子女就学财政转移支付。国家、省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接收随迁子女就学的数量,根据当地生均事业费,增加教育财政转移支付。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