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白酒加金”实在没有必要

2015年02月04日 13:1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金,可以食用吗?相信大多数人一直以来都了解“吞金自尽”的说法,但随着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发布的一则征求意见函——拟批准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白酒,不仅让许多人产生常识被颠覆的错乱之感,同时也引发了一边倒的舆论质疑。

  首先还是要弄清楚,食金对人体是否有危害?笔者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姑且只能借助权威专家。就在上月底,有一条引发热议的“吞金”新闻——“小伙周岁吞下金耳环18年后取出”,武汉协和医院微创胃肠外科教授蔡开琳对此解释说,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会被胃酸溶解,对人无化学毒性。但是,为什么又会有“吞金自尽”一说?蔡教授认为,应该是异物导致消化道破裂、出血及发生其他并发症所致,而且古人说的“吞金”大多指吞水银,而不是大块的金子,当然也不排除古代冶炼技术不发达,金制品中混杂了其他有毒的杂质而致人死亡。根据专家的研究判断,可以明确纯金是无毒的,在人体内不会消化,也不会发生反应。因此,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实际上,早在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已经正式将9999自然纯金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

  接下来就要弄清楚,食金对人体是否有益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对此给出了专业意见: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目前已确定人体必要的元素有20多种,但肯定不包括金。既然食金无益,那么“白酒加金”所为者何?这恐怕已很难从营养健康的角度找原因了,只能回归“金”的象征意义上来。一直以来,“金”都是尊贵、财富的象征,这从许多与“金”挂钩的词语中可见一斑,比如“金枝玉叶”“金碧辉煌”。也就是说,一旦商品与“金”挂钩,或用在包装上,或作为食品添加剂,至少可以在表面上提高商品档次,显示出豪华气派来。这样做,一方面迎合了社会上的奢靡浪费之风,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借机涨价。如果按照此次国家卫计委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500克装白酒添加金箔量最多0.01克,那么一瓶白酒添加金箔的成本不过2元多钱。但是,有了“黄金白酒”这样的炒作噱头,商家的营销倒是可能将价钱抬得很高,从而获得十足的暴利。

  “白酒加金”有些类似于“天价包装”,变化不在质量上,而在形式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社会消费风气的反映。但反过来,这样的故意迎合又会助长社会不正之风,商品异化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互相炫耀攀比的对象。过去几年,从天价月饼到天价粽子,从金箔胶囊到金箔烤鸭,此类“加金加价”现象并不少见。只不过,商家要想在白酒里“加金”,就必须获得国家卫生部门的许可,将金箔列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否则就是违规违法行为。不难看出,“白酒加金”的最大推动者应该是企业,它们试图借助这样的方式重走“天价”之路。而对于国家卫计委来说,这样的审批也是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而且必须对有关方面的申请按法定程序作出回应。在我看来,这恰是履职守责的表现。倘若国家卫计委对“白酒加金”置之不理或者直接否决,也许能实现结果正义,但程序绝非正义。在权责清单范围之内这样做,公众无须把矛头对准国家卫计委。

  虽然“白酒加金”无害,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金箔列为食品添加剂,但这种对身体无益、对社会消费风气有害的意见实在没有必要。君不见国家对“天价包装”的重拳整治,不见对奢靡浪费之风的集中整肃?现在,国家卫计委正在征求意见,此时是最需要我们表达意见的时刻。在此,我就先表达一下反对意见!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