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下活城乡医疗资源一盘棋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15年02月08日 11:1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优质的医疗资源下去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才能成为现实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岳德亮

  为了有效破解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这一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浙江省近年来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战略,取得积极进展。

  在近日浙江省政协举办的“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上,省政协主席乔传秀表示,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人才下沉”的“双下沉”任务,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还需要考虑制度机制的长效化,注重围绕“下得去、合得来、做得好”进一步统一认识,上下合力、健全机制,通过制度机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为基层医院注入新生力量

  几个月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70岁的杨大妈被检查出得了胰头癌,如果到杭州的大医院治疗,不仅来回折腾时间长,手术、陪护人员的住宿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正在亲属焦急万分之际,杨大妈的儿子听到消息说,景宁当地的县人民医院里面,就有省城来的专家。

  2013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建立紧密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挂牌成立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民族分院”。于是,杨大妈的治疗在景宁县民族分院顺利进行。这也是该院历史上第一例胰头癌切除手术。“现在只要定期到县上去做复查就可以了,真要好好感谢省里来的大医生。”杨大妈的家人说。

  给杨大妈动手术的省里专家是浙江大学(下称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张珉。如今,他还是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景宁民族分院的常务副院长,全面参加与指导民族分院的工作。

  2014年10月24日,一台主题为“携手共进、放飞梦想”的晚会在浙江省宁海县举行,纪念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与宁海县政府合作办医一周年。第二天,首批“下沉”的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专家们和宁海县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依依惜别,而新的一批专家已从杭州前来“接力”。

  作为“下沉”的专家之一,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医务科科长丁志明表示,双方合作办医一年来,宁海县妇幼保健院的妇科手术同比增长65%,医疗纠纷却明显下降。当地县政府一位负责人说,“在当地媒体上看不到对妇幼院的负面报道了”。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决定。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47家县级医院与省、市级三甲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托管后医院的服务能力、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以省市级医院为主体,全省已有800余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年轻医生进驻到县、乡医疗机构,担当起直接为县域内基层群众开展诊疗服务的重任。

  2013年5月10日,浙大附属第二医院与建德市政府举行协作签约仪式,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浙医二院建德分院。据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介绍,签约以来,派驻分院的常驻专家102人次、周末专家286人次,从医院管理、医疗、护理、信息化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分院进行全方位扶持。

  “前段时间,分院收治了一个病人,肺部大面积坏死,我们的专家用人工肺代替了9天,最终经过综合诊疗这个病人转危为安,这样的技术在县级医院应该是绝无仅有的。”王建安说。

  感受这种变化的不仅是基层医院本身,还有普通百姓。“方便又省钱,原来是‘有小刀、无大刀’,现在是‘多小刀、有快刀、更有大刀’。”建德分院一位心内科医生告诉本刊记者,“在大医院专家的吸引下,来我院就诊的人数日益增多,入住心内科病房的难度也在增加,‘一床难求’的现象凸显。”

  地处杭州的浙江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在嘉兴设立了平湖分院,知名专家团队定期进驻医院。浙江医院院长严静说,“真正优质的医疗资源下去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才能成为现实。”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保障

  目前,浙江全省有约3万家医疗机构,其中2/3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而90%的床位则在城市医院,基层的医疗机构只占10%。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近些年相对下降,相当一部分患者选择出县就诊,尤其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每周一、二的门诊量,都超过1万人次,说是“战时状态”毫不夸张。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介绍,为了缓解这一状况,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双下沉、两提升”战略部署,以确保医疗资源下沉到位。

  一是鼓励各类三甲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全面托管式合作办医模式,条件成熟的进一步进行纵向整合,探索医院集团化运营模式。城市医院全面参与托管医院的运行管理,并根据托管医院的实际需要,长期下派适应运行管理需要的管理及技术团队从事医院管理、专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升托管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注重县级医院“造血”功能的提升,逐步建立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长效可持续机制。

  二是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并举的方式,为资源下沉提供了政策保障。浙江省相关部门量化评价指标,明确效果指数,为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明确了评估规范和标准。

  三是在合作办医的推进过程中,同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由理事会、监事会和医院管理层三部分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医院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的分配与制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探索建立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基层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畅通合作办医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渠道,创新建立合作医院内、区域内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

  四是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运用经济纽带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城市医院可按不低于托管医院业务总收入3%的比例收取托管费用,该费用由委托方支付。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省级医院派出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接受下沉医院医务人员培训以及与接受下沉医院有关的信息化建设等项支出。

  五是公开招聘医学类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服务期不少于5年。优质资源的下沉关键是人才下沉。从2013年至2015年,公开招聘万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组织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建立城市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分别累计不少于1年的制度规定,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卫生专业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到基层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

  平衡城乡医疗资源仍需冲关

  来自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的监测,根据对省级医院和部分市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级医院的统计,托管后医院服务能力、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较托管前一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一是服务量显著增多,门急诊人次增加了45.2%,出院人次增加了88.3%,手术台次增加了37.7%,大大超过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服务量增长幅度;

  二是业务水平和学科专科建设明显加强,危重症病人的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微创手术台次增加了2566.0%,平均每家医院建立专科、亚专科4个,开展新技术项目13个,科研论文数明显增多,部分县级医院实现了省、市级科研立项零的突破;

  三是管理团队和行政科室趋向健全,执行与城市医院一致的管理制度、服务流程规范,部分医院与城市医院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开展ICU等远程会诊,县级医院发展趋势良好,业务总收入增加了52.1%,收支结余提升37.8%;

  四是医院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药品比例下降31.6%,平均住院床日下降7.8个百分点,门诊均次费用下降2.7%。各医院均建立由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部分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五是在24个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地区以及温州、绍兴、义乌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构建分级诊疗格局。

  在“双下沉、两提升”战略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挑战也逐渐加大。在“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上,一些业内专家指出,受制于有限的医疗人才储备和自身承担的繁重的临床任务,城市医院向合作医院下派的一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给其自身的工作安排和正常运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有的城市医院长期派驻的骨干医生数量不足,有的下派人员服务时间没有达到要求,更换频繁。

  部分地方的医政官员和医院院长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地方出现了“上热下冷”现象。

  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蔡宛如说,有家县级中医院,“本来当地已经准备将其卖给民营企业了,省级一大医院与其合作后,当地把这家中医院当作‘包袱’样甩了出来,县里的投资全部投到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穷’到连病人做个CT都要转运到县人民医院。”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有的部门和单位对“双下沉”战略认识不足,协调欠缺,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真正把“双下沉、两提升”落到实处,让基层群众受益。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绝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城市大医院要把更多人、财、物投入到与县级医院的合作办医中。□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