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0后“微博书记”张泉年:带领全村走进“微时代”

2015年02月09日 10: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刚进村子,扑面而来的欢声笑语与热烈气息像一股魔力,吸引着目光和脚步。多民族不同的面孔上,是同样欢乐动人的笑容。冬日的肃穆似被搅动,注入了丝丝缕缕的柔和。这是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村。

  村民在一起跳绳,不分男女,也不论老少。灵活、矫健的身姿,上下跳跃,偶尔绊住绳,那才叫好呢,你看周围,前仰后合,一个个乐得合不拢嘴。连局外人,也不禁被这“一村亲”的氛围感染。

  那根长长的粗实的绳子,容四五人跳。跳完了,还可以用来拔河。

  吹哨指挥的,是村支书张泉年,人称“微博书记”。他在指挥拔河的同时,不忘举起手机,拍下一幅幅“使劲”的场景。

  塔翁哈木尔村这份欢快、炽热的见面礼,很隆重。

塔翁哈木尔村村民在一起跳绳

“微博书记”张泉年

  “微博书记”炼成记

  张泉年所在的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村是个多民族的村子,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8个民族。村里224户人家,回族居多。

  记者到达当天的中午,村民们就在村委会吃了一顿羊肉汤“大锅饭”,和乐融融。张泉年告诉记者,村民们种植、秋收季节都会互相帮忙,除了大锅饭,还常常有“百家菜”,每家做一个拿手好菜,端到村委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也吃,我也吃”,让人惊讶。

  共同的文体活动,农忙,百家菜、大锅饭,把村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村民们觉得我很多方面能带动他们,把我推为书记。”张泉年说,村里推行公开民主管理,党务、村务、财务都是公开的。

  今年60岁的张泉年是甘肃武威人,20岁来到塔翁哈木尔村,就扎根在这里,“我到村上40年了,不可能再去别的地方了。”他在村里当了10年会计,2004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做的许多工作深得民心,村民们都说,“我们信任你,你就干吧。”

  “微博书记”这个称号也不是白来的。

  张泉年2006年接触电脑,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电脑操作。2011年3月,他开通了腾讯微博,3日9日发出第一条微博,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现在,他实名认证的腾讯微博已有超过4.7万的听众,新浪微博也有8千多粉丝。他给自己定义,“本人是一个农牧业劳动者,是个五零后的农民。”2013年,张泉年又开通了微信,名为“天山南北好营盘”。

  不管是早上起来,还是晚上睡觉,张泉年都要刷刷微博、发发微信。新媒体玩得比现在的小年轻还顺溜。他告诉记者,微博、微信都是自己做的,为此,“已经换了5个手机”,在网上接触到一些新知识、学到了好多东西。微博发多了,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质量有了提高。

  达人趣事:广播找羊 微博晒卫生

  爱玩微博微信的张泉年平易近人,关心后辈,还有着热心肠。

  村里的大喇叭一度发挥重要作用。村民的羊丢了,跑来告诉他,“张书记,你喊喊,我的羊不见了,谁看到了”,请他帮着广播找羊。过几天,村民丢的羊被别人找到了,他又在广播里喊,羊找到了,让丢羊的村民领回家去。张泉年说,“我们这个村子几十年来民风都特别好。粮食收下来后,放在这个院子里也好,放在戈壁滩那个晒场也好,农民从来都不怕丢的。”

  手机里微博微信更成为他工作的好帮手。新农村建设要有清洁漂亮的村貌,谁家门前卫生搞得好,张泉年就拍照发到微博上表扬;差的,也拍照片发到微博上让大家评价。事实上,每次打扫卫生,只要张泉年拿着手机到现场一转,大伙干得一个比一个卖力。他最爱发的还是村里搞的活动,有什么事就写写照照,觉得这最能代表新时代农民的风貌。张泉年说,“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就常常把活动拍下来,村民都爱看这些照片。”

  外出务工的本村青年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发微博诉委屈,他在下面留言说,出门在外不容易,挣钱多少都没关系,不要有悲观的情绪。在外面打工的小青年很认这位“张叔”的劝告和鼓励,一来一往,也就传递了正能量。张泉年还告诉记者,“年轻人在外面,父母在村里,有了微信以后,他们见到父母参加活动的照片,就放心了。”

  去年11月,张泉年在另一个村看到村民们挖大白菜,说我给你们做个宣传。他让村民抱着大白菜,给拍了张照,加上文字,放上联系电话,发到了微信上。后来他再去那个村,挖大白菜的村民告诉他,“电话都打爆了”,一个星期左右,大白菜就卖光了。

  村里的辣椒、西红柿、玉米丰收了,张泉年要晒一晒,村里搞活动他也要晒一晒,有时还配上音乐,编成小视频。张泉年把村里种的特色农作物发到微博里,卖出去不少农产品。有一次,他发了一条微博说,赛里木草原的羊美,草丰美,羊肉很好吃,被乌鲁木齐一个知名餐厅的微博“苹果之父”转发,还加了一句“要想吃好羊,就来找老张”,传播效果也很好。

  全村wifi覆盖 村民走进“微时代”

  张泉年说,一个大喇叭通知村务还不够,一停电,大喇叭就没用了。村里自然灾害多,“暴风雨来得时候,洪水就来了”。有一次暴风雨来袭,就要发生洪灾,他想通知村民,但是大喇叭因为停电没法传达消息。最后,他把电动摩托车的电瓶接上大喇叭,才通知到各家各户。

  这事以后,张泉年愈加觉得有必要改进通知方式。他找电信公司谈,给村里开发了一套应用系统。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由村里集体出资买了150多部手机配给农民。不仅村民互打免费,张泉年在网上发信息,全村手机都可以接收。他还把手机、电脑网络和村里的大喇叭联通,不管农民在地里还是在家,都能听到广播声音。种植、秋收需要随时关注天气情况,短信和大喇叭都很方便。张泉年告诉记者,他只要拿起手机往大喇叭拨号,像打电话一样,就能把自己的声音播送出去。

  2012年春天,张泉年在村委会办了一小间网吧,取名“红色网吧”。他说,“村里有免费的,小青年就不用去别的网吧了。学电脑、查资料都很方便。家里大人也放心。”同年秋天,在张泉年的努力下,全村实现了wifi覆盖。

  张泉年还给村里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包括红枣厂、水泥厂、砖厂在内的4个工厂进驻塔翁哈木尔村。“我有时候和工厂老板发微信,有时候见面座谈”,张泉年说,工厂促进了村民就业,也增加了收益。“现在的生活非常好了,吃上了大米饭,还有牛羊肉吃。以前的大锅饭只有粉皮、面,没有肉,与现在不能相比。”他兴致勃勃地说,像今天村委会搞活动,很多村民都开着小车过来,“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

  2015年1月4日,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在北京大学启动。张泉年在北大师生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手机移动端把现场的北大学生和远在千里外的塔翁哈木尔村村民连结在一起,互致问候,现场十分活跃。北大的一位教授第一次听到农民来这个舞台讲故事,还在石头上刻了一枚印章“送给最基层最可爱的农民村支书”。

  的确,张泉年是农民,但却是一个很潮的农民,给村里安装免费wifi,通过微博微信开展村务管理,通过自己的微博影响力打开农民销售农作物的渠道,对外宣传家乡好形象,这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的农村,都很少见。

  塔翁哈木尔村在这个“微博书记”的带领下,几乎人人都开通了微博,运用微博推销自家种的农产品,赚足了人气。有些客商专门赶过来,和村民洽谈收购事宜。张泉年说,“教会村民微博、微信后,村民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做宣传了。”

  生活宽裕了,张泉年又玩起了微电影,他和村民们一起自编自演自拍的微电影获得自治区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可以说,全村农民都进入了“微时代”,成为新时代的一个标杆。

  “宣传是无形的东西,不可能今天做明天就有效果。”张泉年说,他开微博微信宣传的不是自己个人,而是“我们村,我们博乐,我们新疆”。 (新华网记者 吴丽娜)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