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前车之鉴”令民营资本观望混改

2015年03月05日 12:4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国企改革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而其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是备受关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表示,许多民营企业家仍然在等待观望。

  这种观望态度反映了非国有资本对国企混改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为国家逐步放开过去被国有经济控制的垄断领域而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则为混合所有制背后的种种隐患和制度障碍而颇感担忧。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非国有资本普遍关心政府干预是否真正可以消除。因为如果政企、政资不能够真正分开,运营当中就会存在政府干预,企业依然会被要求承担政策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并且,政府部门和国有股权具有天然的联系,一旦发生利益纠纷,难免会产生偏袒国有股权及其代理人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绩效难以得到真正的改进,非国有资本的权益也有可能受到侵犯。

  混合所有制经济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展开的,同样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仅仅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还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允许其控股?如果非国有资本作为小股东存在,那么在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就会产生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另外,非国有资本究竟是被允许进入到哪些领域,承担核心业务还是“鸡肋业务”?比如率先进行混改的中石化,仅仅对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油品销售进行了改革,即使非国有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仍是处在行业从属的地位。

  除此之外,非国有资本也在担心,保障其利益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能否构建起来。例如,非国有资本代理人能否参与构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能否有效避免“同股不同权”的问题,能否参与和监督公司的重大决策来维护其利益?更进一步,一旦非国有资本进入以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绩效变好,政府是否会将企业重新收归国有?由于缺乏来自政府的可置信性承诺,非国有资本自然犹豫不前。

  需要指出的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已经开始探索,但是由于既有体制的种种约束,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尽管很多国有企业已经改造成为混合所有制,但是政府干预依然无处不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难以构建、核心经济领域依然存在准入壁垒和行政垄断等问题。在一系列“前车之鉴”下,非国有资本自然就难以真正投身到经济体制改革中来。

  因此,要真正推动国企混改,不能停留在喊口号或推行某一单项政策,而是必须从制度上破除体制障碍,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在法律上保障非国有资本的基本产权等各类权益,同时赋予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决策、监督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刘瑞明 作者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