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一医生非正常死亡 患者家属称他是一个好医生

2015年04月04日 18:54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4月1日,一条关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一医生因医疗纠纷自杀身亡”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后经医院方证实,该院周晓辉医生于3月31日被发现在家中非正常死亡,具体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1日下午,记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看到,该院职工自发在一花坛前悼念周晓辉医生。“他是个好医生,可惜就这么走了。”人群中,不断有人发出这样的叹息。

  “你了解关于周晓辉医生的事吗?”2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记者向一位挂着外科胸牌的医生打听。这位医生愣了一下,摇了摇头,然后补充了一句:“我不是那个科的,不知道。”

  目前,医院已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还无法确认周晓辉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但网络上仍有诸多猜测,将其死亡原因与“不堪病人滋扰”、“医生身心疲惫”、“抑郁症”、“病人欠费”等词条链接在一起。

医院为周晓辉设置的悼念灵堂(朱虹 摄)

  医生非正常死亡引发猜测 患者家属对治疗提出异议

  根据四川省人民医院发布的声明,周晓辉医生今年51岁,是一名肝胆外科主任医师。近30年来,工作兢兢业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其妻子长期身患重病,多次手术,需长期服药治疗,家中还有90岁的老母亲。

  对于周晓辉医生的死亡原因,网上传言或因医疗纠纷导致。对此,院方表示,还无法确认其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但确有一位62岁女性病人,于2014年6月30日在医院进行相应手术,由于该疾病特性,术后患者并发十二指肠瘘,采取保守治疗,但病情有反复,于2014年11月21日又进行十二指肠旷置术、残端引流术,以及综合支持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2日,记者在医院采访了这位病人的丈夫周先生。“周晓辉是一个好医生,工作经验丰富。但医术有好高,我‘懂不起’(此处指‘不懂’)。”周先生表示,在得知周医生离世的消息后他很难过,也哭了好几次。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是向医生提出过治疗的相关异议,但没有争执。

  “患者家属以前也到医务部来反映过,因为他毕竟住院九个月了,肯定对医疗(过程)上也有一定的意见。他来反映过,但是情绪上都不是很那个(此处指‘过激’),都还是比较冷静的。”当一位媒体记者询问“患者滋扰医务工作人员,行为是否过激,院方是否知晓?”时,院方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在医院看到落款为医务部的一份情况说明中提到,2015年3月30日,医院曾接到患者家属反映诉:主管医师告知家属患者病情恶化,无法再进一步治疗。患者家属将患者CT片提供给外院(华西、中医学院)等处咨询,认为与主管医师告知的情况不一致。医院方联系科室准备组织医患双方沟通,科室表示患者仍在进一步治疗中,且已请华西医师会诊,会诊后再定组织沟通的时间。患者家属要求封存并复印病历。

  “医闹”被医院和患者家属否认后,网络舆论又出现新猜测:有网友质疑周晓辉是否患有抑郁症。更有网友微博爆料称该病人在住院期间存在欠费情况。

  记者就此向院方核实。院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任何人说周晓辉患有抑郁症,而且医学上也没有诊断。压力肯定是有,但是抑郁不可能。对于病人欠医院费用的猜测,院方相关负责人则称,“欠了钱医院都还是要给他治。因为其确实是新农合的病人,(医院)那么肯定是必须要接收的。这是公立医院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据3日澎湃新闻报道,病人家属称,住院期间,院方从未找他们索要欠款。

  据悉,周晓辉在死后并未留下遗书和遗言。事发后,记者从院方获悉,其家属悲痛之至,不便接受采访。

  同事:相处18年,从来没见过他对病人红过一次脸

  对于周晓辉,其生前的一位同事,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我曾经和他一起共事10年,他为人低调、善良、性格内敛,爱好打羽毛球,对老婆疼爱有加,对待同事谦卑有礼。”

  听说周晓辉离世的消息,其生前科室的护士彭蓉数次落泪。

  彭蓉毕业后来到医院,一直在肝胆外科工作。“我跟周医生共事了18年,他就像一个大哥哥一般照顾我。”她说,周晓辉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跟他相处了18年,从来没见过他对病人红过一次脸。”

  “当病人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他依然是很温和地去解释吗?”记者问。

  “对啊。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的嘛。”彭蓉说。

  该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杨训告诉记者,网络传言的那位病人由于住院时间久,加上病情复杂,其家属在治疗后期曾经对病情提出过一些较大的争议,且比较频繁,对医护人员有过情绪激动的行为。“但周医生没有和病人发生过直接的冲突。他都是以一种医生的专业姿态,对病人做解释的。”

  彭蓉也称,周晓辉对此依然保持很平和的心态,“周主任的爱人生了病,他当过病人家属,就非常了解病人,也非常理解病人。”

  杨训从1998年开始就和周晓辉一起工作。在他眼里,周晓辉是一个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得知其自缢的消息,杨训感到震惊。谈及外界猜测可能是多方压力导致其死亡,杨训说:“现在我看来,我觉得他在工作上还是有一定压力的,针对这个病人来说有一定的压力。”

  医生: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专家:应建立医务社工组织

  “我们广大的医务工作者,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现代科技与疾病诊疗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我们要不断地去缓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跟过去相比,现在这些压力越来越明显。”杨训说,自己从1982年从事医生工作以来,感到现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在杨训心目中,理想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应该是有利于医疗行为的关系,“病人既然来到这个医院,把生命都托付给医务工作者了,应该相信广大的医务工作者。”

  记者采访了一些住院病人,他们表示:“病人来到医院,内心都期盼治愈。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和医生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积极配合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晨燕医生告诉记者,她相信中科院院士张金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先交朋友,后做手术。”她说,因为很多疾病是需要长期的治疗、护理和陪伴,彼此间的信任很重要。

  虽然周晓辉医生去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仍引发社会关于医患关系的新一轮思考。有人呼吁,医务人员需要患者多一些的理解,也要对患者可能的过激反应有所宽容。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政策问题、教育问题,而且是个制度问题。”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刘继同认为,当前应将医务社工纳入建设当中。

  “医务社工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刘继同称,建立医务社工组织,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是缓解当前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的一剂良药。在医患纠纷中,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仅可以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还能有效化解医患矛盾、提供各种与健康福利相关的专业服务。(记者陈曦 朱虹)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