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坚强妈妈靠修鞋供儿子上大学 还照顾脑瘫丈夫(图)

2015年05月08日 11:29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

  “17年了,约摸修了几万双鞋吧……”7日,青山钢花111社区北门,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汪兰的修鞋摊前,汪兰风风火火地忙个不停。说话的时候,汪兰总是乐呵呵,要不是满头与42岁年龄不相符的白发,很难看出她曾经经历的苦难。

  摆起修鞋摊扛起一个家

  1992年,怀着美好的憧憬,来自四川农村的汪兰嫁给了武钢工作的残疾人吴家和。1995年儿子小昊出生了,然而一家人的好日子没过多长时间,1998年丈夫脑瘫病日渐严重,不能正常上班了,单位安排他居家休养,一家人只有500元生活费。

  汪兰左思右想,在小区门口摆起了修鞋摊,她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2004年婆婆也瘫痪在床,家里一下有了两个不能自理的病人,汪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了。2007年婆婆病故。

  吴家和大小便一小时一趟,相当的折磨人,他经常全身痉挛,需要按摩缓解疼痛,为了更好照顾丈夫还要兼顾修鞋,汪兰在家中与修鞋摊之间,安装了一个呼叫器,只要丈夫有什么状况,一按呼叫器她就迅速赶回来。这多年来,丈夫一发生痉挛,只要靠在汪兰的臂弯里,就会安静下来,有时她整宿整宿都不能睡觉,早晨起来,揉揉肿胀的手臂,汪兰又出去在修鞋摊上忙碌起来。

  靠修鞋培养出名牌大学生

  汪兰的儿子小昊今年20岁,在吉林大学上大二。不屈服于命运,乐观面对苦难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孩子,小昊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帮爸爸洗澡、穿衣。

  小学没毕业的汪兰,靠修鞋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汪兰有她独特的“育儿经”,除了培养儿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外,“苦难是儿子最好的教科书”,汪兰说。由于家庭贫穷,儿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花一分钱培优,学习都是靠他自己。

  记得高考那年,家里窗户破了没钱修,天冷的时候寒风吹进来,儿子就用邻居给的毛毯,挂在窗户上封住透风的窗户。有时半夜学习时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儿子就准备了一个破篮球,在客厅里往墙上跳跃着投篮,用这种办法取暖继续复习功课。

  记者在汪兰的客厅墙壁上看到一圈很深的黑印,那都是小昊为了取暖打篮球撞击墙壁形成的。

  小昊初中时学习英语没钱培优,汪兰也只有小学文化,她想了个办法,让儿子在英语单词上编上号,她在厨房里边做饭边念编号,帮助儿子准确地将英语单词背下来。

  “儿子,向前拱,别回头”

  “向前拱,别回头”,汪兰常用四川话激励儿子。她总说:我好比分针,孩子是秒针,我如果不使劲向前跑,把他绊倒了,岂不苦了一代又一代。

  她经常带儿子去青山图书馆借书回来看,有时儿子想贪玩,不想看书了,她就想了个办法,儿子看书有个习惯,喜欢在看的那页夹张书签,她就把书偷偷地拿去翻看书签后面的几页,然后把后面几页的内容告诉儿子,“妈妈跟你比赛看书,都看到你前面去了,你有什么理由不看咧”。汪兰告诉记者,“这个小秘密,儿子现在都还蒙在鼓里”。

  懂事听话的儿子一直是汪兰精神的支柱,儿子是她心里温暖的太阳,也是她像钟摆一样不停劳作在家和鞋摊这两点一线上的动力。  文/记者万勤 图/记者何晓刚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