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时评:对热衷“饭局”者当头棒喝

2015年05月18日 18:5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近日陆续有地方纪检监察部门为领导干部饭局设提醒“红线”。随着中央深入推进八项规定,拿公款胡吃海喝的饭局现象得到了遏制,但从中央有关部门不断公布的典型案件不难看出,“饭局病”仍然没有从一些领导干部的心中去除,饭局问题变得更加隐蔽化。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设置红线、予以明示外,公开问责的高压态势不能松,对热衷“饭局”者当头棒喝。

  领导干部的破纪越矩之祸往往从不起眼的饭局开始。正常朋友之间的私人餐叙,本无可厚非,但当公款、公权介入饭局当中,这样的饭局就变了味道。从一些查处的案件不难看出,不少贪腐落马的官员就是从饭局开始,一步一步被围猎,陷入权钱交易的陷阱。俗话说,吃人家的饭“嘴软”。领导干部吃了不该吃的饭,就给了别人可乘的机会,在酒精的催眠下,不该说的事说了,不该办的事答应了,不能逾越的界线突破了。因此,对领导干部而言,“饭局”风险不可谓不小,防范风险的这根弦必须随时绷紧。

  饭局看似小事,但实际上事关领导干部的大节。在长期“不吃饭就办不成事”的社会氛围浸润下,一些领导干部把“越界的饭局”当成家常便饭,认为只要不拿不要,吃上一顿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饭局“依赖症”,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吃上一顿饭。于是,就出现了不少“饭局型”干部,即酒量大、口气大、胆子大、面子大。这样的干部,在饭局上,往往记住了酒品,却忘记了人品,极容易在大节上栽跟头。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对饭局的场面、人员、地点很挑剔,所谓不图数量多,但求质量高,不仅吃饭的餐具要金银制作,而且动辄珍禽野味全席,所谓吃出个档次、吃出个派头、吃出个品质来。这类饭局一般不容易被发现,但浪费和奢侈却是惊人的。

  让贪图饭局面子的领导干部公开“丢面子”,这是医治“饭局病”的一记重拳。近两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不定期公布了一批因饭局问题受到查处的领导干部,这对全体干部是很好的警醒。就是要通过这些反面教材让全体领导干部明白,哪些饭是坚决不能吃的,哪些饭局是违规违纪的,哪些饭局是铺张浪费的。治乱要用重典,实际上遏制公款吃喝风,公开曝光以及严厉问责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让那些嘴馋的干部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开始在意起饭局的风险,这个良好势头需要巩固住。

  当然,根治饭局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还是治表,最根本的办法是管住钱、管住权;看好权力,不让公共权力跑冒漏滴、寻租私用,是挤压饭局空间的根本之策。(记者郭奔胜)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