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省博物馆:游客掷币祈福非不文明 但不提倡

2015年05月21日 1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省博物馆:游客掷币祈福非不文明但不提倡
    5月21日,甘肃省博物馆佛教艺术展厅内设置多个“文明参观,谢绝钱币”的醒目标示,引导观众“不拜佛祈愿”。 冯志军 摄
    5月21日,甘肃省博物馆佛教艺术展厅内设置多个“文明参观,谢绝钱币”的醒目标示,引导观众“不拜佛祈愿”。 冯志军 摄
图为甘肃省博物馆一年来收集整理出游客掷币祈福的“善款”,这些钱将全部捐赠给省内的相关的文博单位,用于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 冯志军 摄
图为甘肃省博物馆一年来收集整理出游客掷币祈福的“善款”,这些钱将全部捐赠给省内的相关的文博单位,用于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 冯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5月21日电 (记者 冯志军)近日一条关于“甘肃省博物馆一展厅佛像四周堆满游客抛掷纸币”的消息成为网络热点。甘肃省博物馆21日对此回应称,该馆佛教展厅内的石窟场景属复制品,不存在文物遭破坏,游客“掷币祈福”是一种在艺术氛围感染下的“互动”,非“不文明”现象,但并不提倡这一行为。

  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21日坦言,该馆佛教艺术展馆开展近5年以来,不断有观众投掷钱币祈福的现象,工作人员也屡次劝阻观众,倡导文明参观,并在展厅内设立“文明参观”的标识牌,但长期以来仍有不少观众陆续投掷。

  作为佛教从西域向中原汉土传播的必经之地,甘肃境内至今留存着大部分早期开创的石窟寺和丰富的佛教文物遗存,其是当时佛教兴盛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反映。得地利之便,佛教遗珍成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馆藏特色之一。

  网曝遭“游客掷币”的《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于2010年6月开展,2011年被评选为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展览由跨越十六国时期至明清近1700年历史的147(组)精选出的佛教文物组成,有石窟寺造像、单体造像、造像碑、造像塔及其他杂项佛教文物,内容几乎涵盖了佛教文物中的所有类型。

  “经过定期进行清理和记账,目前已累计收集到近18万元的‘善款’,主要除人民币之外,还有少量的韩元、日元和美元。”俄军透露,由于甘肃文物保护维修经费有限,部分省内文物保护研究单位条件艰苦,缺少文物经费,这些善款都全都用于文物的保护和维修工作。

  事实上,发生在甘肃省博物馆的“观众投掷钱币祈福”现象并非特例,近年来在国内甚至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中,观众自发自愿的投掷“祈福钱币”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根据媒体报道,如北京艺术博物馆内万寿寺主殿就有观众掷币祈福,几座较大佛像底座上可以看到观众投掷形成的缺角,佛像没法用玻璃罩保护,管理方只能设置善款箱以减小对文物的伤害;北京十三陵的地宫内,同样出现游客大量投掷钱币祈福的现象;甚至北京自然博物馆恐龙展柜内也被游客投入钱币。

  “甘肃省博物馆佛教艺术展厅内的石窟佛教造像,本身是实景复原,观众投币对文物的安全没有影响。”俄军否认“观众掷币祈福”属于不文明行为。他说,这种现象恰恰是在展厅艺术氛围的感染之下,观众自发、自然地和眼前的佛教艺术产生“互动”,这种行为对其他观众参观和陈展艺术品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我们从不提倡在展厅内投掷钱币,展厅管理人员甚至时常会与祈福观众因此发生争执,但劝说效果往往不佳。”俄军呼吁,尽管掷币祈福并非“不文明”,但这种行为会使纯洁的艺术行为变得“世俗”,观众是在这里观看文物、了解历史,而不是拜佛祈愿。

  “目前世界各地没有类似的硬性禁令,对‘掷币祈福’都是容忍的。”俄军表示,对此行为不提倡,但又无法硬性反对和阻止,因此博物馆管理方处于一个两难的选择之中。(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