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1岁老人戴助听器高歌 出远门演出需签“生死状”

2015年09月22日 09:2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这个奶奶好优雅!”9月20日上午,满头银发的81岁老人黄云与七八十位虹虹合唱团团友出现在市文化局老干活动中心排练,有来参观的女孩发出这样的赞叹。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她竟戴着助听器在排练。

  事实上,黄云老人只是虹虹合唱团的普通一员,成立于1939年的虹虹目前已有团员140余人,年纪最大的92岁,年纪最小的50岁。

  81岁的黄云在1984年4月“虹虹”合唱团恢复时就已成为其中一员。“那时我还没退休。”黄云笑着说。除了“虹虹”,她还参加了省老干中心的舞蹈组织,仍能在舞台上舞动。“不过,我现在只跳民族舞。”她说。

  因成立时间早、名气大,虹虹还被写入《广州市志》。“(80年代)还产生了一批新办的、高水平的业余文艺团队……成立于1984年4月的虹虹老战士歌咏团是广州市第一个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业余音乐表演团体,其骨干多是1939年在香港组建的虹虹歌咏团的成员。”《广州市志(1840~1990)》中这样描述。

  据介绍,“虹虹合唱团”原名“红红歌咏团”,1939年在香港成立,后更名“虹虹”。当年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虹虹”用歌声去团结青年,唤醒民众奋起抗日。1941年,为抗战将士捐寒衣,“虹虹”首次在香港演出《黄河大合唱》,鼓舞人民坚持抗战。1950年,由于港英当局迫害,“虹虹”被迫停止活动,不少团员回到祖国内地。1984年,“虹虹”在广州恢复活动,并吸收了一批合唱爱好者。

  “刚恢复活动时,骨干们都是‘老虹虹’。”已经87岁的团友何迪表示,1949年前他也在香港活动,但属于另一支叫“蜂蜂”的合唱团,后来参加了游击队,上世纪90年代,他听说“虹虹”重新活动后与5名“蜂蜂”团友加入了“虹虹”。

  现龄85岁的老人陈肇芬是9月20日出席排练的唯一一名“老虹虹”。“我1947年参加‘虹虹’,当年才17岁;1984年恢复后,我又参加进来,见证了合唱团的发展。”她说。

  自发组织,无上级管理部门;自掏腰包,无经费来源;借用场地,无排练场所。“虹虹”的干事们笑称自己是“三无团队”。不过,靠着努力,他们却每年都能在星海音乐厅办至少一场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办一场音乐会至少要三到五万元,团友自己出钱。”现任团长李杜玲说,团员们每年还要缴纳300元会员费,“这些钱刚好与支出打平。”随着合唱团的发展,团员们盼望能有单位或企业提供一个排练场地,同时能给予适当资助。

  母亲、女儿、女婿同在合唱团

  1984年恢复活动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虹虹”已经有140名团员。“我刚接手时,一半以上都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现在团员整体年轻了一些。”已担任合唱团指挥15年的郗卫平说,“虹虹”在他指挥的9个合唱团中可以进入前两名。

  团员黄云与55岁的女儿黄文洁及57岁的女婿都是“虹虹”的团员。“1984年,虹虹筹划恢复活动时,我女儿的领导刚好就是‘老虹虹’,就把我介绍进去了。”黄云说,女儿10年前也加入了“虹虹”。“我丈夫比我晚两年加入。”黄文洁称。

  出远门活动需签“生死状”

  何迪和陈肇芬这两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已经绝少登台演出。“怕合唱时情绪激动,容易出现问题。”何迪说。

  事实上,随着名气上升,如今合唱团已经在北京、新加坡、香港及省内多地开展活动,不过在出远门前,合唱团都会将风险告知团员,并签订“生死状”,以防出现不测。(文/记者秦松)

【编辑:魏巍】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