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大管院副院长陈凌教授:互联网时代人人都需改变自己

2015年10月28日 17: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10月28日电(记者 王逸飞)日前,由浙江大学主办、杭州市政府合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2015世界创业论坛(WEnF)在杭州落幕,这一全球最大的高端创业交流盛会,也将浙江的创新创业热潮再次推高。28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凌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更需要打造创业生态,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需要改变自己。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创新创业在中国成为热词,在浙江更是如此。

  陈凌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就形成了较好的创业氛围,长期以来浙江的创业特点就是草根创业,而现在则是全面创业、多类型创业,也出现了新浙商、新新浙商。在此背景下创业的生态环境就尤为重要。”

  “创业过程不仅是个人行为,它牵涉到一个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开发机会,我们的政府、学校、非政府组织、社会环境等都包含在内。世界创业论坛非常强调创业生态的打造,它的举办不仅是创业浪潮的进一步激发,更重要的是通过国际交流,从全球创业生态环境角度,来审视浙江的长处和不足。”他说。

  目前,当下的全民创业热潮,也引发了不少人士关于创业“过热”的担忧,并呼吁理性创业。陈凌教授也表达了他的看法:创业的热情、创业的积极态度没有过热的说法。

  陈凌翻出了手机中的一张照片,那是世界创业论坛上他与六名伊朗女性的合影。“论坛间隙我看到她们很兴奋的在留影,并邀请我一起拍照。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创业的激情,非常让我感慨。”

  他表示,创业热已经是全球现象,不仅在浙江,大家已经把创业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过热的说法并不是指态度问题,可能是对创业的理解过窄,理解为发财致富急功近利,而如果把创业理解为积极改变,那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创业,都需要激情。我们的任何工作都要重新定义内容和范围,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反思自己。”陈凌说。

  对于目前浙江的创业现状,他认为许多企业都在积极转变,但低水平重复的创业项目较多,有远见的、适应市场广大需求的项目还较少。因此,如何发挥好大学在提升创业能力中的作用也是陈凌着重思考的问题。

  他指出:“高校的教育正经历一次‘范式’的转换:原来是培育(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知识是分割的。而未来社会需要具备综合知识的人才,与原来的职业发展模式是不同的。人的工作可能是个性化的,人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必然对人们的知识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也要求大学从功能性分工教育转到人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家,而是为培养有优秀适应能力的人。对于浙大而言,如何打通创业产业链,也是值得思考的。”

  陈凌告诉记者,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为例,未来的管理教育很可能将转为“创业教育”。这种创业教育可能包括社会创业、个性化创业等广义内容。

  采访中陈凌也根据他的经验,向年轻的创业者们提出了自己的创业建议。

  “年轻人创业首先需要创业自信,创业的核心是你别具一格的才能。第二是耐心韧劲,更多创业者都是在默默无闻中积累成功的。最后要积极寻找自我,要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寻找自己才华并乐在其中,不要太在乎成功与否,因为成功的内部标准就是享受创业过程,做最好的自己。在创业方式上应聚焦自己的核心业务、核心能力并持续改进,创新驱动的创业才是可持续的。”陈凌说。

  上世纪,浙江的创业潮造就了“浙商”这张“浙江名片”,陈凌也相信未来浙江还会出现第二个马云、宗庆后、郭广昌。

  “我非常相信民间的力量,浙江的创业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浙商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快。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全球化、国际化,他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弯道超车,跳跃式创新,我们许多新产业中没有‘巨无霸’,也存在着更多机会。所以对于浙商新榜样层出不穷,我非常乐观。”陈凌如是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