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访北京“易堵点”:有多少拥堵本可避免

2015年11月17日 09:3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11月14日晚6点,双井桥西北角路口,摊贩随意挤占人行道。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长期困扰市民出行的难题。《工人日报》记者连日来实地走访北京多个“易堵点”发现,如果加强管理、做好规划、提高司机素质,很多拥堵可以缓解不少。

  “堵点”设计有缺陷

  11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三环四通桥。附近高校的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从魏公村到大钟寺只有3站,但每一次我都要坐上半小时以上。”经过该区域的公交司机耿师傅说,该路段的堵点就在中关村南大街主干道向右拐向北三环西路的辅路的路段。

  记者来到上述路段发现,该路口恰好和华宇时尚购物中心的机动车通道出口叠加,而该路段路边设有出口车辆只准进入辅道行驶的标识牌。尽管如此,主干道位置还是堵成一片。出租车司机邝师傅告诉记者:“如果规规矩矩按路牌提示走辅路就得向右拐,回到主干道上还得绕一大弯子,谁傻啊?这个设计本身就有问题。”

  11月16日上午,记者乘坐一辆从莲石东路开往北京西站的公交车。发现这一路段同样有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拥堵现象。该路段为双车道,在公交车即将行驶到莲石东路与小屯路交叉口时,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拥堵。记者发现,拥堵在前方的车辆有非常频繁的并线现象,往往一辆车就能横挡住两条车道。当记者乘坐的公交车快要行驶到路口时,发现里侧车道的左前方,又额外加出了一条左转弯道,双车道变为三车道。而整个三车道的长度,不到10米左右,给后面行驶的车辆提供的周转空间很小。记者发现,很多原本行驶在里侧,甚至外侧的车辆往左并线。

  当记者乘坐的公交车驶过这个路口时,发现前方车辆并不多,拥堵点就集中在二车道变三车道的路口处。公交司机告诉记者,“这条线几乎天天堵,除了部分司机驾驶习惯的问题,还有设计规划的问题。虽然这一两年改善力度大,但辅路毕竟狭窄,车流量大。”

  小贩占道清理难

  交通拥堵问题,与城市管理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写字楼密集区尤为明显。

  11月14日,记者在下班时段来到双井桥附近,这里聚集了很多写字楼,是常年的“易堵点”。一位现场执勤的辅警说,每天从下午4点开始,人行道就逐渐开始被各种小商小贩占据,这严重压缩了人行道空间。“行人不得不往人行道外侧挪,人一多,就走到了车道上,不光造成堵车,还非常危险。”

  记者发现,在双井桥的四个路口,除了西北方向的乐成大厦,其他三个角落都被小商小贩占领。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小贩因为摆摊占道问题还和城管执法队员有过数次冲突。而一位卖菠萝的女摊贩则并不认为她摆的摊阻碍交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交通拥堵、小贩占据人行道的同时,另一名身着辅警服的男子就站在路口西南角的一处不起眼的电压箱旁抽烟。此时,20米开外的人行道上已乱作一团。记者上前询问他是否在值班,他不置可否,眼神十分警惕。

  记者在11月13日来到了同样人流密集的西城区皇城根小学。除了该小学,在该区域还聚集着北京四中、北京三十九中等5所学校。出乎意料的是,在学生放学时段,该区域并不拥堵。

  记者发现,皇城根小学门前的西皇城街北街尽管只是狭窄的双车道,但接孩子的车整齐地停在了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上。虽然偶而发生车辆拥堵,但一般不会超过两分钟,一切井然有序。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说:“每天上下班堵在路上,也会偶尔违规并线,是因为着急。但到了这个区域,就格外小心。”

  此外,记者发现上述路段交通状况较好,与学校的管理、规划得当密切相关。记者注意到孩子放学时并不是一起涌出,而是分批放学,这样就使这条路的行人变少。

  事故处理慢,后面堵一片

  位于南四环的新发地聚集了大批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市场,是“易堵点”。11月13日,记者来到新发地附近的九龙山站,走上了站点旁横跨京开高速的过街天桥。在1个小时的观察中,记者目击了一次由追尾事故造成的拥堵,持续了20分钟。

  当时,一辆进京方向的大货车与前面行驶的小轿车发生追尾,导致大货车停在人行天桥正下方,占据了整条最外侧车道。记者走下天桥发现,事故发生后,货车司机和轿车司机分别下车,进行了大概5分钟的协商。随后,他们各自回到车内。过了3分钟,他们又出来打电话,记者从喧嚣的鸣笛声中隐约听到,双方彼此在和保险公司、家人或朋友打电话沟通,打完电话后,时间又过去了10分多钟。此后,货车司机再次回到车内,轿车车主则拿着手机拍摄追尾现场图片,从车头,到撞击部位,再到大货车车位,他力图将每一个细节都拍个遍,拍摄过程持续5分钟。在20多分钟的时间内,两辆车始终停在外侧车道中央,没有交警、保险公司或任何其他人前往现场。

  然而,在这20分钟,货车身后的其他车辆却显得很乱,表达不满的鸣笛声此起彼伏,违规变更车道的,使用应急车道的车辆更是不少。记者观察发现,大货车后面的车辆至少堵到300米开外的地方。记者走到堵在后面的车队中,一位司机表示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当得知是追尾造成了拥堵,他说:“他们为什么不把车开到路边?”

  随后,记者回到天桥上发现,在追尾车辆前方,约200米之内,几乎是空荡荡的一片。记者 杨学义 黄康 文/图

  治堵,管理应到位

  在首都工作的人,对北京市的交通拥堵多有领略:每天在路上堵上个把小时并不罕见;每逢周一、周五,堵在路上、晚上九十点钟仍回不了家的上班族大有人在;如果天降大雨或雪,公路成为停车场的,绝不止一处两处……

  “首堵”名声的背后,蕴含着出行者苦处和无奈,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正缘于此,本报记者作了实地探究。采访中,记者发现堵车既有规划问题,又有管理问题,还有车多、驾驶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其中,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效率仍是一篇大文章。

  作为有着1800多万人口的首都,交通拥堵不是一个小问题。北京市交管部门此前公布的京城“易堵点”就有36个之多,但千万不能让它们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能不能将每一个堵点、每一条道路的畅通责任都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身上,拿出科学可行的应对措施和办法,认真执行,严格管理。管理者尤须尽职尽责,把确保交通畅通作为建设宜居城市、改善民生的一个考核指标,让市民在下班路上少堵一会儿,早到家一会儿。记者 刘津农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