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金华旧衣回收箱投放一年陷瓶颈 回收链流转成难题

2016年03月06日 15: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金华旧衣回收箱投放一年陷瓶颈回收链流转成难题
大熊猫旧衣物回收箱惨遭“开膛破肚” 奚金燕 摄

  中新网金华3月6日电 (记者 奚金燕)近年来,一只只卡通造型的旧衣物回收箱风靡大江南北,这类旧衣物回收箱既能解决老百姓“捐衣无门”难题,又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以浙江金华为例,从2014年6月投放第一批至今,已有200个旧衣物回收箱蹲守在该市大街小巷。然而一晃一年多过去了,记者6日采访发现,这些旧衣物回收箱正面临着一些不同的问题,如何长效地维护公益设施、有效实现旧衣物二次利用、保障衣物安全,这些问题目前仍需重视和完善。

  家门口的“绿青蛙”既环保又能献爱心

  走在金华城区,如果稍作留心,就能看到一些商场、学校以及社区门口都会摆放着一只只卡通形象的旧衣物回收箱。这些旧衣物回收箱造型憨态可掬,肚子里能“吃”不少旧衣物,甫一投放,就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

  八咏楼社区的金奶奶还记得,前年6月份“绿青蛙”第一次来到家门口的时候,大家伙还以为就是个垃圾箱,只有自己一眼就看出了“绿青蛙”的来头,“这是旧衣服回收箱,杭州早就有了,现在金华也终于出现了。”

  当时的金奶奶开心得不得了。金奶奶今年八十多了,是医院的退休职工,平时爱干净也爱赶时髦,隔三差五地就买新衣服穿。时间一久,金奶奶家里的旧衣服就“堆成了山”。

  以往,金奶奶都是把旧衣服送给乡下的亲戚穿,“现在农村条件好了,旧衣服也送不出手。”于是,她只能背着大袋衣服送往指定的旧衣物回收点,“回收点要求八成新,太旧的我还要背回来,年纪大了吃不消。”

  最后剩下没人要的衣服,金奶奶只能忍痛扔到了垃圾箱。有了“绿青蛙”以后,金奶奶只需要走几步,就能把旧衣物解决掉,最让她满意的是,“绿青蛙”来者不拒,更不会挑挑拣拣。

  旧衣物回收箱发起人之一——金华市志愿者协会直属服务总队副总队长陈晖告诉记者,旧衣物的处理是困扰人们多时的一个问题,对于个人来说,闲置衣物如同鸡肋,穿着无味,丢弃可惜,放着占位置,对于社区来说,本身工作繁重,缺少旧衣服处理的精力和经验,对于政府来说,每年要支付一大笔垃圾处理费,严重社会浪费资源。

  为了破解市民“捐衣无门”难题,2014年6月以来,志愿者们共投放了三个批次总计200只旧衣物回收箱,他们大多蹲守在社区、学校以及医院等人流多的地方,投入一年多来,他们共收回了约15万件旧衣物。

  金奶奶本以为这只“绿青蛙”会一直默默地陪伴着大家,可好景不长。有一天,金奶奶早起看到,“绿青蛙”整个肚皮都被人撬掉了,里面的衣服也被翻得乱七八糟,顿时心疼得不得了。

  事实上,八咏楼社区“绿青蛙”的遭遇并不是个例。陈晖告诉记者,投放的200多只旧衣物回收箱已经有60多只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目前仍坚守岗位的只有142只,“有的是被恶意破坏,有的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旧衣物箱被破坏,不仅影响了衣物回收率,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据了解,每只旧衣物回收箱的造价都在千元以上,“有好几个箱子被破坏得实在很严重,我们也只能换掉了。”有志愿者无奈地说道。

  深夜里,默默蹲守在街头小巷的“大熊猫”也容易惹来“衣物大盗”的觊觎。有市民称,曾半夜见过人开车前来“回收”衣服,但跟志愿者回收不一样的是,他们往往半夜出没,而且是用铁钩勾出衣服。

  旧衣物二次利用难题亟待解决

  对于志愿者而言,除了管理存在难度,衣服的处理问题也让他们发了愁。

  “过去大家认为城里的民工子弟学校需要旧衣服,但现在他们也不缺,有些民工子弟学校校长说,学校里堆的旧衣服太多了。一些西部偏远的地方,十几年前可能还稀罕旧衣服,现在也不稀罕了。只有那些交通非常不便的地方,可能还需要旧衣服,但要把旧衣服送过去,成本也高。”在陈晖看来,随着经济发展,真正买不起新衣服的人越来越少,而旧衣服却越来越多,一味以捐赠的方式处理闲置衣物越来越不现实。

  “我们60%的衣服都送了出去,有的送到河南、四川、西藏等偏远贫困地区,有的是通过同城互助,送给了金华本地的流浪汉、环卫工人及务工人员。”陈晖告诉记者,收回的15万件旧衣物中,通过各种形式送出去的约8万件,至今仍有一半左右的衣服只能堆放在仓库里,每天产生着一笔不小的仓储费用。

  “不仅是仓储需要钱,我们每隔一天就要去回收衣服,车子的油费,志愿者的餐费,衣服的消毒费用,每一项支出累积起来也是不小的数字。”陈晖说道。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金华旧衣回收箱仅靠公益热心人士“单打独斗”,外界支持力度依然有限,缺乏一定的经费支撑保障。

  公益组织运行艰难的背后,折射旧衣物处置的原有模式进入“死胡同”。公益项目如何才能长效运营,回收链条如何才能长效流转,目前仍需重视和完善。

  “一个好的项目光靠‘输血’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就能够‘造血’。”陈晖告诉记者,他们正探索建立旧衣物二次利用的产业链,挖掘闲置衣物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市场的杠杆解决旧衣物问题,“例如全新的衣服就送到社区的爱心超市进行义卖,一些棉质的、干净的衣服我们就动员残疾人一起,做成拖把来义卖,同时联系有意愿的工厂,将一些实在送不出去又没法再利用的衣物送去做成路基布,这样既倡导了环保,又为社区残疾人,贫困家庭人员提供了一定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目前,金华“爱心工坊”约有50多名残疾人,利用旧衣物进行DIY,做成了拖把、袖套、杯垫、围裙等日常生活品义卖,靠自己双手挣来了真金白银。

  陈晖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还将新投放100~200只旧衣物回收箱,推广垃圾分类,“投放到旧衣物回收箱的不一定要七八成新的,只要是旧衣物都可以投放进去,还有旧皮包、旧鞋子也可以投放,这是二次循环利用最好的原料。不过衣物最好是清洗过的,如果实在懒得洗,可以用塑料袋将它们包好。”

  陈晖相信,只要将投放、回收、消毒、利用这一整条回收链流转起来,旧衣物回收箱就会有真正的生命力,“不过就目前来说,这项工作仍需多多摸索。”(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