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协委员呼吁加快职教改革 深化职普融通因材施教

2016年03月11日 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苏华:建议独立设置职业教育高考 做到因材施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冯志军)与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火热招生相比,中国的职业教育却招生困难。为此,今年全国政协大会上,委员们纷纷呼吁加快中国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长远谋划中国未来。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不过,中国教育部一组统计数据却表明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性:2010年至2014年,中国中职学校减少2063所,其中民办中职校减少25%,在校生减少38%,专任教师减少28%。

  “如果说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的通道是阳关大道,那么中职学生的通道就是羊肠小道。”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委员认为,如果只用普通高考一个标准和规则来评价所有学生,难免会产生“龟兔赛跑”现象。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应对应两类考试,增加设置面向中职生的职教高考,实施因材施考,做到择材录取。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巨擘,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能工巧匠。”苏华建议,中国深化职普融通,做到因材施教;增加职教高考,做到因材施考;改革招录办法,做到择材录取。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也认为,中国当下应该打造“升级版”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升级、学校办学定位升级、专业结构布局升级。

  胡卫认为,职业仍然是中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正呈增长态势。但是,目前中国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譬如,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3.2%,而先发国家一般在20%至40%之间。

  他呼吁,中国的职业院校应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调查显示,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律事务等专业,自2013年就被列入中国高职院校就业红牌警告,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但至今仍是一些职业院校追求的“热门专业”。他建议,中国教育部门应建立专业设置预警;人社、教育、工商、行业等部门要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发布机制;职业院校自身要瞄准市场,及时关停过剩专业,设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也指出,当前,中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在中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技术工人,其中高级工仅为5%。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职业教育与企业、产业结合不紧密,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设备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孙太利建议,中国要实施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方案,目标是培养一批高度胜任现代制造业岗位的现代“制造人”。他们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应该围绕发展航天航空制造、轨道交通、核电装备、智能装备、海洋工程、港口机械等专业,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