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潜心黑陶创作20余年 为技艺青黄不接忧心

2016年03月15日 1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男子潜心黑陶创作20余年为技艺青黄不接忧心
    张辉展示黑陶作品“少林香薰”。2015年,该作品被指定为“少林文化丝路行”特定礼品,将随少林僧众走进亚、欧、非三大洲。 蔡迅翔 摄

  中新网周口3月15日电(记者 门杰丹)河南省淮阳县44岁男子张辉,潜心黑陶创作20余年,挖掘和整理古陈国(今淮阳县)黑陶烧制技艺,成功复建陈州官窑,让璀璨的古老文明重放异彩。在持续举办一个月的河南淮阳千年古庙会上,随着黑陶制品的引人注目,张辉本人也走入公众视野。3月15日,接受采访的张辉十分担忧地表示,制作黑陶,脏累又历时长,年轻人不愿意学,技艺青黄不接,如何让这项古老技艺传承下去,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15日,在淮阳县一间展厅,记者见到了张辉的黑陶制品。花瓶、熏炉等一件件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的器物,有的小到几公分高,有的则高达数米,虽然大小不一,但都透射着黑色光泽,高雅端庄,显出柔雅沉静之美。

  “陈州官窑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陈国,当时陈国的国君陈胡公是制陶方面的专家,他把淮阳的制陶业发扬光大,但汉代以后黑陶失传了。”从黑陶的起源到自己的创作,张辉滔滔不绝地娓娓道来。

  今年44岁的张辉是淮阳本地人,自小跟随长辈学习陶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潜心研究,20多年来,挖掘和整理古陈国(今淮阳县)黑陶烧制技艺,2010年成功复建陈州官窑。他的兴趣与坚持,让璀璨了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如今又重放独特光芒。

  张辉勇于创新,广泛汲取各种工艺元素,作品注重文化意蕴,造型精美、富丽,气韵古朴、凝重。他擅长于重大活动的礼器创作,曾经成功为伏羲祭祀大典、黄帝拜祖大典、少林寺水陆大法会特制黑陶礼器和法器。并且,2015年他制作的黑陶作品“少林香薰”也作为“少林文化丝路行”指定礼品,在未来10年内随少林僧众走进亚、欧、非三大洲。他用自己的双手,执着的守护着黑陶技艺的传承,并努力着,让黑陶文化走向世界。

  张辉说,虽然古代时多作为实用器的黑陶,经过发展改良,如今已经发展为工艺品,多用于陈列、装饰、收藏,价格也从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但是其制作工艺还是采取传统手工方式,制陶有70多套工序,耗时近一个月,而设计一个新的作品则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跟天气有很大关系,春天是制陶比较好的季节,不冷不热,干燥得比较快。”张辉说:“这项工作又脏又累,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一般一个成手需要3到4年才能做出来像样的作品。”

  正因为此,很多年轻人嫌脏嫌累,耐不住寂寞,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俯下身子学习这项技艺,学员学一星期或者两星期就待不下去不想学的现象屡见不鲜。

  “陶艺创作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现在是青黄不接。老一代艺人,由于岁数的增加,眼力手劲都达不到了,年轻学员又跟不上。”

  说起传承,张辉心中有着深深的担忧。他说目前正在想办法,准备跟几所高校联合办培训班,只要经济允许,就免费让喜欢制陶的年轻人学习,把有兴趣并想深入做下去的人留下来,重点培养,以让黑陶制作技艺很好地传承下去。(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