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二孩后一年要花20万元 市民直呼“要不起”

2016年05月17日 09:39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 

  二孩政策放开对于母婴市场消费的无疑是起了带动作用,可在市场消费的背后,却又六成多人直言“压力山大”。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有63.7%受访者认为结婚生育压力很大。有济南市民向女报记者表示,若生二孩后,一年要花20万元。

  数据 女性想28岁结婚 男性期望30岁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中,有2005位受访者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65.8%的受访者认为26-29岁是结婚生子的黄金时段,其中38.1%的受访者选择26-27岁,27.7%的受访者选择28-29岁。济南市民苏女士就职于驻济某医院,虽然刚毕业不到两年,她已经感受到婚配的紧迫性。

  “虽然说女子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3岁到30岁之间,但从医学角度出发,23岁到28岁之间生产,无论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还是自身的影响,都是最小的。”苏女士说,她今年26岁,目前还没有男朋友,如果现在马上出现一位合适的男士,两人谈一年恋爱,然后结婚,再备孕半年要孩子,孩子可以正好赶在医学上的最佳年龄出生。“这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可是日久才能见人心,如果交往一段时间发现不合适,然后再寻觅其他对象再发展,很快就会错过生孩子的黄金年龄。”她告诉记者,即使第一胎在黄金期顺利生产,二胎延期对孕妇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对自身的产后恢复不利,连孩子出现不健康状况的风险也会上升。”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苏女士这种有专业医学知识的人群除外,很多适龄婚育的济南女性,却并不着急考虑这些问题,而且男性群体认为的婚育年龄与比女性要晚。采访中大部分女性认为,28岁婚配是比较适宜的年龄,而男性却认为30岁时更适合成家。

  案 例

  生完一孩不再想要二孩

  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显示,63.7%的受访者认为结婚生育的压力很大。国家放开二孩政策之后,对于母婴市场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带动作用,但同样带来一个问题——年轻人的婚育压力。

  济南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和老公谈恋爱时就幻想着以后可以有两个孩子,但自打去年第一个孩子出生以后,要二孩的想法日渐寡淡。“原来没养过孩子,不知道这里面的辛苦和压力。现在,光我女孩的花费一个月就要将近一万元,如果再要二孩,简直养不起了。”她给记者算了笔账,保姆的费用一个月3千元,刚给孩子报名的早教班花了2万元,平摊到每月差不多1千元,加上吃、用、玩的东西,一万元并不宽裕。市民刘女士称,前不久刚给1岁的孩子买了凉席、衣服、尿不湿等用品,花费了1千多元,“每次进母婴超市,花的钱就没有低于1千元过,我一个月的工资全花孩子身上了。”她说,一双婴儿鞋就要二、三百元,穿不了多久就会小,到时候要再买新的。

  “其实网上的一些婴儿用品价格都不贵,但是不敢买,孩子用了含有某些化学物质的东西,会影响发育。所以奶粉只能托人从国外买,用的玩的就到母婴超市,虽然价格贵点,但用起来放心。”市民张女士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再要二孩就必须请保姆,“24小时的保姆的花费大概一个月四五千元,我们家四个大人加上两个孩子,光吃的费用就要三四千元,再加上孩子的早教课、衣服这些必须的,一年差不多要20万元。”

  分 析

  父母间攀比增加养孩成本

  很多已经生育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二孩不是不想要,而是要不起。市民娄先生说:“我们80后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希望孩子能有个兄弟姐妹做伴。可现在的问题是,要孩子得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没这个实力压根别想。”

  娄先生的妻子孙女士说:“其实只要生了,怎么都有办法养,就是穷养富养的问题。可谁不想把最好的给孩子?看见人家孩子穿的用的都是大牌产品,你就会想给自己孩子也买这样的;看到人家的孩子上早教培训,咱就怕自己孩子落下。这比来比去,养孩子的费用就多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都市女报》专栏作者依菲认为,父母间的育孩攀比心理,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孩子今后的成长中,也会将这种攀比心理移植到孩子身上,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对于‘别人家的孩子’这种传统式的攀比心理我们都不陌生,让孩子一生的快乐固着在比较中。其实,对于孩子的教养问题,不必向周围人比较。给孩子最需要的比给孩子最贵的,不仅减少家庭经济上的压力,也能让孩子在一个宽松预约的环境中成长,更利于他们健康人格地建立。”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