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杭州临安出台家暴告诫制度 一次告诫再犯或判刑

2016年07月12日 10:3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杭州临安有对夫妻,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吵就吵了,老公还动手打老婆,遇到工作不顺了,睡觉被吵醒了,喝酒被阻止了……稍不顺心,就会打老婆。最近半年,老婆已经记不清被打的次数,仅去妇联求助就有7次,向公安报警(均出警)就有12次。

  但,这并不解决问题。到后来,老公边打边喊:“我打了你,你去报警,你去报警呀!”

  最近,老公不打了……

  这是因为近日临安市综治办、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司法、妇联六部门联合出台了《临安市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轻微家庭暴力行为或不宜直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家庭暴力行为,可以通过开具告诫书,督促加害人改正。

  半年之内

  老婆被掌掴几十次

  杭州临安自古民风淳朴,但在一些偏僻山区,总还是有一些男人自尊自大。

  再来说临安西部山区另一个家庭,夫妻结婚十多年一直磕磕绊绊着过。“孩子都有两个了,能怎么办,忍忍也就过了。”妻子张凤(化名)说,但最近这半年多,她实在受不了了——丈夫开始打人,动不动就一个巴掌。“菜不好会打人,没给他买酒打人,酒喝多了打人……”她说至少被丈夫打了几十个巴掌。

  因为频繁被打,张凤先后去当地妇联求助6次,110报警11次。“妇联工作人员上门来了好多次,派出所也来,但我老公表面答应得好好的,过几天又是老方一帖。”

  报警是为了制止老公继续打下去。”她也觉得婚姻生活十分痛苦,但却没有任何办法。

  当地派出所出警警官也觉得很无奈,他们每次接到警情都会去,但人家一般都是打几个巴掌,看不到有具体的伤情,他们只能劝解、安抚。“因为伤情很轻微,我们没法对打人者采取强制措施。”

  钱报记者了解到,临安市妇联平均每年要接待100多起妇女来访案例,其中家暴案例占15%;当地110家庭暴力出警中心平均每年家暴救助出警500多起。这些案例中,几乎没有一起轻微家暴的施暴者得到处罚。

  打一次被告诫

  第二次可能会判刑

  近日,临安出台的《临安市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办法》通俗点说,就是老公第一次打老婆,可能会收到公安机关开出的一份《家庭暴力告诫书》,如果第二次再犯,他可能就会受到比如罚款、拘留,甚至是判刑的处罚。

  “临安是杭州地区首个推行家庭暴力告诫制度的区县市,这对临安乃至杭州开展反家暴工作来说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临安市妇联主席雷珍说,他们曾做了大量调研,轻微家暴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经常性谩骂、恐吓,或打两拳踢两脚,这些情况很难“上纲上线”去处理。

  有了《办法》后,在接到家庭暴力报案、举报或报警求助后,事发地公安派出所会立即调派警力到达现场,控制家庭暴力加害人,对于需要救治、庇护的被害人进行帮助。对符合告诫条件的,承办民警将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同时,公安机关要将有关家庭暴力违法行为的证据材料存档备查。

  “《办法》明确规定:加害人经告诫后拒不改正,再次实施家庭暴力且受害人不同意调解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从重处理。”临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办法》中的这条“可以从重处罚”的规定,使轻微家暴“上纲上线”。“从重处罚”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罚款、拘留、被起诉判刑。

  一个月不到开出6份告诫书

  施暴者都是40岁左右,来自农村

  7月1日,临安锦城的小李和小张因为小事闹了矛盾,丈夫小李有些火,拿起塑料凳砸向妻子,还掐了妻子的脖子。妻子小张报警。

  锦城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将两人带回派出所。同时,当地妇联也参与了调解。

  询问笔录显示:小李的确对小张实施了家庭暴力,并造成小张轻度受伤。鉴于小李认错态度好,小张伤情轻微,其行为并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一方面民警对小李进行了批评教育,另一方面也开具了《家庭暴力告诫书》。这是临安开出的第一份告诫书。“告诫书上你也签了字了,如有再犯,下次就没这么简单,将受到从重处罚。”民警告诫小李。

  临安目前已开出6份告诫书。这其中有些共同点,首先都是老公殴打老婆,大部分人都涉及拳打脚踢、掐脖子、扇巴掌等;第二,施暴者的平均年龄约40岁,均来自农村;第三,家暴双方的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为多;第四,家暴后,6对夫妻均未提出离婚。本报记者 鲍亚飞 本报通讯员 方婷

【编辑:魏巍】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