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媒体评“以克论净”考评环卫:别忙一棍子打死

2016年08月11日 15:1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据报道,近日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实行“以克论净”的卫生检查评比标准,要求主干道浮土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垃圾落地时间不超5分钟,其他道路每平方米浮土不超10克,垃圾落地时间不超10分钟。此外,河南、山东等多地也制定了“以克论净”的扬尘污染防治考核标准。

  “以克论净”的做法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网络调查显示,约七成网友对此不认可。客气点的认为此做法不可行,难道街道浮尘要用毛刷和天平来检验?尖锐的批评则指这种做法太过苛刻,是形式主义,是做给领导看的。而赞同的网友则认为城市的好容貌就是高标准执行出来的。当然,这不能只靠环卫部门,得绿化、交通、扬尘治理等综合施策。

  一个地方城市的卫生考评标准受到国人关注,甚至引发争议,这是件有意思的事。其实,环境卫生的监管和评比向来不乏话题性,早年卫生部就公厕卫生国家强制性标准征求社会意见时,其中对厕所的臭味等级及蝇蛆数量的要求就颇受网友的吐槽和热议。

  约七成网友认为“以克论净”的规定不可行,看来其民意支持度不高。但笔者以为,对“以克论净”的做法倒有辨析之必要,先别忙着一味否定。敢于“以克论净”来衡量检查街道的卫生清洁度,看似过于严苛,实则是对环境卫生引入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问题。这对多数国人来说,无疑显得陌生而突兀。

  于公共卫生,国人大多抱着“差不多” 就行的态度,即便近年的监管要求有所提高,但在各级政府或机构组织的环卫评比中,也多凭“观感”,靠“印象分”,从未量化到诸如拿标尺或秤来检验的地步。因而,若有人较真到像检验产品质量一般套用上标准和规范,许多人便不适应甚而反感。

  然而,公共环境卫生意识的养成却必须有严格甚至苛刻的制度约束。国人到日本旅游都惊叹于城乡环境的干净程度;到宝岛台湾的游客则惊异于那里公共场所找不到垃圾桶,而街头却难见乱扔垃圾的现象。这是怎么做到的?就是靠着平时标准化、精细化的制度管理,如垃圾要求几点钟拿到收集点就必须几点,过时不候。又如垃圾的分类,哪类垃圾用哪种垃圾袋装、投放到哪儿,都有严格规定,否则便要受重罚。

  正因习惯于环境卫生的粗放式管理,使得国人养成了公共卫生上的诸多陋习,自己家里窗明几净,但到街上却随意乱扔垃圾;主街大道清洁干净,但转过身的街角内巷却脏乱不堪。广州力推垃圾分类多年,始终难获大成效,为何?这既有生活习性的因素,更由于人们对环境卫生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一时难以接受。

  显然,粗放式的环境卫生监管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适时引入标准化、精细化考评是题中应有之意,其大方向无疑值得肯定。至于是否“以克论净”还是采用其他标准则大可探讨,尤其要注重考评标准的针对性、有效性及着力点,克服表面化和单纯的形式化,对城市公共卫生的薄弱环节和区域更需下重力,并有针对性的监管标准。总之,精细化的标准监管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多管齐下,务求实效、长效。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阅尽)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