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揭秘部分早教机构真面目:课时价格高 能学什么遭质疑

2016年09月09日 06:1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余晨扬

  “你又买什么了,3万多元钱?”电话里,男人的话满是无奈与不满。

  “给你家闺女报的早教。”女方的一句话,让原本打算“兴师问罪”的男人顿时无言。

  还没等男人再说,女人说了一句“我还在填表”,挂断了电话。

  听着这番对话,记者有些忍俊不禁,问道:“孩子爸爸不知道报早教的事情吗?”

  “只知道大概,不知道什么时候交钱。”女人一边忙着填表,一边回答记者。

  在过去的一年中,记者跟随这个家庭进行早教领域的各式走访,在300多天时间对20余家早教中心进行调研。最后,这个女人只能以收费高低作为标准——只能选择价格高的。原因很简单——“早教行业水太深,教师资质到底如何无法判断,贵一定有贵的道理”。

  就这样,这个三口之家在孩子出生后的一年十个月里,在早教课程上花费了将近6万元。

  这6万元花的到底值不值,谁也给不出答案。

  到底能学什么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33岁的男主人岳天从事金融工作,年薪30万元;30岁的女主人王新是自由职业者,一年可以挣15万元;这个家庭还有一个成员,便是马上就要满两岁的孩子元宝。

  对于这个小康之家,一年之内支出6万元的早教费用,也并非易事。“虽然有房有车,但每个月要还几千元的房贷,在北京生活并不宽裕。”即使如此,在王新看来,孩子的教育不能马虎。

  “如果在孩子出生第三天开始对他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你已经晚了两天。”这是王新在最初接触早教行业时,一位所谓的业内人士挂在嘴边的“金句”。

  而在王新的视角中,品牌或者宣传并非至关重要,“关键在于师资,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教育理念,甚至是课程计划都将影响早教效果。一旦师资出现问题,可能出现反效果,孩子不仅会抵触甚至还会讨厌上课,在早教中心并不是没有出现这种事情”。

  带着这样的初衷,在元宝八个月大的时候,王新就开始了对早教中心的“调研”。

  每到周末,王新就会自己或带着孩子到各个早教中心试听,曾经陌生而高深的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等名词早已烂熟于心,这么做只是为了精挑细选一家“最好的”早教机构,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了解过多家早教机构后,王新反倒更困惑了:“高端的早教机构都是打包收费,一个课程包最少都要近万元,中低端的早教机构我又看不上。”

  记者跟随王新走访了几家早教机构,收费标准一般都是按照课时收费,每节课从40分钟到50分钟不等,价格大部分在150元至300元不等,总体感觉就是宣传都很“高大上”,价格却是不亲民。

  那么,花这么多钱,几个月到两三岁的小孩子能学些什么呢?

  记者和王新认真比较了两家来头不小的“国际早教中心”,发现除了两家的价位悬殊较大外,课程内容、课程形式以及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以1岁以内宝宝的早教课程为例,两家早教机构都实行亲子课。也就是说,上课期间,至少要有一位家长陪同。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包括:见面问好、按摩抚触、运动(比如爬行、翻滚、扶站、追泡泡、学步)、听音乐等,教具无外乎都是摇铃、健身球、积木等。

  至于“能学到什么”,早教机构的回答都是含糊其辞或直接回避,他们强调的无非就是促进孩子感知系统和体格体能的发育,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想象力,建立更为亲密的亲子关系等。

  就这样,在左挑右选之后,王新在一家高端的早教机构购买了60节课,花费1.3万元。元宝在11个月的时候,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堂课。

  将近一年的时间,元宝学到了什么?每节课都要陪同上课的王新也说不出所以然,只能说“孩子比较喜欢那里的老师”。

  师资被质疑

  第一次考察早教机构,王新用了4个月,第二次考察,王新则花了半年时间。

  让王新迟迟没有作出决定的原因是,每当问及早教老师的师资问题,得到的都是模棱两可的回答。

  “‘没有必要质疑我们的师资,我们所有老师都在总部接受了培训,并有总部颁发的合格证书’。这样的答复算是好的了。”王新说,“我问一家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询问早教老师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和其他的国家承认的证书,这名工作人员回答说,他们机构的老师留过学,英语水平很高。再一次询问,回答还是模棱两可‘您放心吧,肯定能教好您的孩子的’。”

  王新说,这样的回答太多了。早教中心大多打出“专业”牌,宣称不仅绝大多数都是学前教育或者幼师专业出身,而且都经过公司的严格培训才能上岗。

  事实真的如此吗?

  王新在咨询与查阅资料后发现,在我国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中,还没有早期教育这个专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也没有找到有关早期教育、早教教师的专业资格证书。”王新告诉记者,“业内人士后来告诉我,学前教育以3至6岁的幼儿为服务对象,其管理部门是教育部;0至3岁婴幼儿的教育既没有纳入学历教育范畴,也不属于学前教育,处地较为尴尬。再加上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几乎没有开设早期教育这个专业,早教行业师资培养出现断层,专业与职业被割裂,只能由相关专业或者替代专业进行弥补,早教教师尤其是高质量的早教教师匮乏”。

  从记者和王新的走访来看,对于尚处起步阶段的加盟早教店或者个体经营者而言,在人才引进方面设置的门槛并不高,所谓的资质都是机构自行认定的。

  在王新走访的十余家早教机构中,其中的100余位老师,主要是大专学历,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占比例较小,“不仅如此,很多教师甚至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根本没有教师资格证”。

  记者在走访早教机构时发现,一家非连锁早教机构对教师的招聘要求为:普通话标准;有爱心,喜欢婴幼儿;至少有音乐、舞蹈、绘画才能中的一项;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中专以上学历。

  “不看学历,看资历和能力”,这是记者在走访早教机构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通过与早教机构招聘部门的沟通,我发现不是早教机构不招聘优秀合格的早教教师,而是符合条件的教师太少了。”王新说。

  “即便非专业教师上岗前会经过相关培训,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资质认证,也很难保证每位早教教师都具备从业素质和能力。”北京某早教机构负责人张鲁说,“严格来讲,对早教机构从业人员的要求,要高过幼儿园教师和一般护理人员。这是因为早教涉及的专业多而复杂,包括教育学、卫生学、社会学、社工服务及婚姻家庭关系的处理。”

  不过,之所以造成如今的局面,早教机构似乎也是有苦难言。

  一位主管招聘的早教机构管理者对记者说:“我们招聘教师有两项标准,一是幼教专业,二是专科及以上。但是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有时几个月也招不来一个,好不容易招来几个却不一定能留下。因此有些档次低、规模小的早教机构会选择在社会上进行招聘,‘年轻’‘形象好’成了入职的重要标准。这些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招进来后培训十几天也能勉强上岗’。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中除了音体美、舞蹈等艺术专业外,最受欢迎的就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现在很多早教机构都采用双语教学,所以英语专业的很多学生也加入到了早教机构。”

  早教市场需要一套监管体系

  讲述

  讲述人:北京某早教机构负责人张鲁

  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会给早教中心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不但在教学方面能够有过硬的基本功,更体现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的专业化是幼儿素质高低的表现,专业化的教师不但能够保障上课的质量,还能够独自处理幼儿的各种突发事件。教师作为专业的指导者还能够给予家长各种建议。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很多教师都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上岗了。大多数从师范类毕业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只停留在3岁至6岁阶段,可是0岁至3岁的育儿知识太少,因此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我曾经就“您在组织亲子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一问题对14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每位教师遇到的困难均不同。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婴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了解不系统;有的教师则认为自己把握不了婴幼儿的兴趣,不知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婴幼儿和家长参与到游戏中来;有的教师则认为自己还未掌握更好地激发婴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还觉得自己根本就发现不了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不知如何做到每个环节都让每个婴幼儿受益等。他们的回答反映了当前早教机构教师欠缺扎实的婴幼儿教育理论基本功,缺乏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洞察婴幼儿的心理变化的能力,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在走访时,我发现一些早教中心是以评分来控制教师的行为,违反规定后按相应的分值扣除,分值与工作挂钩,这样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就减弱了,在分值扣得多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干脆就不来上班了,认为这个月的工作只剩下基本工资,其他都被扣除了,因此教师们的工作就出现了倦怠现象,这都与早教中心的管理能力水平息息相关。

  目前,早教教师的专业成长几乎未被任何部门关注,基本处于“三无状态”,无主管部门评定、无评价机制体系、无组织管理,导致目前早教市场陷入“教师无准入制度,门槛低,流动大,人人都可做早教教师”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我国目前亟待建立国家层面的0岁至3岁婴幼儿早教教师教育标准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0岁至3岁婴幼儿早教教师准入制度,以此来规范0岁至3岁婴幼儿教师教育的内容,限定早教教师队伍最低起点,保护优质早教教师教育资源。

  早教是一个社会大工程,同时还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质,需要政府扶持、社会支持,特别是早教机构的身体力行,这些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应尽快出台针对早教市场的统一标准和监管体系。

  本报记者 赵丽 整理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