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09岁老人离世捐献遗体:人死了还有用才是最好的

2016年10月28日 16:08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孟庆赣手捧父亲的遗体捐献登记证书,称父亲是子女的骄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洁 摄

  10月24日上午,济南109岁的孟宪陶老人走完了一生,其家人帮他完成了最后一个心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他是目前我省遗体捐献者中年龄最大的。

  10月26日,济南玉函山公墓,孟宪陶老人的儿女们将父亲生前的衣帽、生活用品以及他珍爱的信件、照片埋入墓地,而孟宪陶老人的遗体按照其生前的遗愿,捐献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孟宪陶老人是10月24日早上8点在家中离世的,他走得十分安详,无疾而终。在此之前,他已经卧床多日了。孟宪陶老人的保姆黄秀芳说,虽然去世前的几个月,他一直精神不大好,常常卧床,不像以前常常坐在写字台前读书看报,但饮食还正常,当天早上,他还吃了一小碗燕麦牛奶粥。

  孟宪陶老人生于1907年。他生前曾对媒体表示,如果人死了还能有用,这才是最好的。生命结束了,将遗体捐献出来供科学研究,因为这样“能救人”,非常“了不起”。

  2009年,当时102岁的孟宪陶老人登记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他将此视为自己也是孩子们的荣耀。10月24日,在得到孟宪陶老人家属的通知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将老人的遗体送至医院保存。

  这位世纪老人一生中有不少传奇故事。他18岁加入了共产党,曾经掩护过地下党,解救过被捕党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正在沾化一所小学教书的孟宪陶毅然决定去泰安投奔老战友,加入了抗日游击队。百余年的人生中,孟宪陶有过很多身份,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一所小学教地理。

  据了解,济南市共登记2128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已实现256例,角膜志愿捐献登记730名,已实现141例。109岁的孟宪陶老人是目前我省遗体捐献者中年龄最大的。

  “如果人死了还能有用,这才是最好的”

  10月24日下午,孟宪陶老人的大儿子82岁的孟庆赣从台湾返回济南,探望卧床的父亲,但当他赶到家中时却获知父亲刚刚去世,这成为他心中的一大遗憾。孟宪陶老人生前曾多次说,他做出无偿捐献遗体的决定,是受远在台湾的大儿子的影响,而孟庆赣退休前就在台湾登记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1949年,孟庆赣与二姐随学校从济南迁往台湾读书,本以为读完书就回到父母身边。不曾想,这一去几乎就是一辈子。三十八年后的1987年,孟宪陶老人通过广播找到在台湾的儿子和女儿。孟庆赣已是台中县社口国小的校长。1989年,孟庆赣辗转回到阔别已久的济南,见到了耄耋之年的父母。

  孟庆赣说,1987年后,他一直与父母保持通信联系,自1989年,他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陪伴年迈的双亲,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今年父亲表达了想让他回来定居的愿望,他决定回到济南长期陪伴父亲,不料却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孟庆赣今年已经82岁了,尚未退休时,就在台湾做出了遗体捐献的决定,这一举动深深地影响了在大陆的老父亲。孟庆赣说,父亲生前曾经说,“如果人死了还能有用,这才是最好的。”

  不过,多年前孟宪陶老人提出遗体捐献后,却遭到大女儿的反对,由于当时的遗体捐献程序要求,必须直系亲属签字才能生效,老人的心愿没有达成。2009年,遗体捐献程序简化,只需要捐献者本人签字同意就可以,老人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孟庆赣说,捐献遗体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却是另一个生命的新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洁)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