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文良:岗位可以平凡,人生必须精彩

2016年11月09日 11:1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沈阳11月9日电 题:张文良:岗位可以平凡,人生必须精彩

  新华社记者 王莹

  手工锉削精度约为0.005毫米,仅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六分之一。2012年,他站上全国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年仅21岁。

  如今,除了获得工具钳工、装配钳工两个高级资格证书,他还熟练掌握了车工、铣工、电工等6个工种,成为行业里小有名气的“全能王”。

  他叫张文良,沈阳造币有限公司90后技师。

  第一次摸锉刀,他只有五六岁。母亲单位是做机械加工的,小小的张文良绕着设备转,觉得锉刀像把宝剑,挥来挥去好威风。

  17岁从农村老家到沈阳求学,学的是模具专业。有同学抱怨锉刀不好,影响了效果,老师傅听到了,二话不说拿过锉刀,摆好基本站姿,刷刷几下子,就把平面的精度加工到了0.01毫米之内。

  这一刻他明白,拿锉刀的人比锉刀本身更重要。

  求学中,工作后,他把全部时间给了学习和训练,别人打游戏、看电影,他查资料、操练设备直到深更半夜。工厂关门了,要翻墙回宿舍。时间长了,看门大爷说,钥匙给你配一把,别翻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2年,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他首次参赛就技压群雄,获钳工组冠军,成为历届比赛年龄最小的钳工冠军。

  第九届“振兴杯”,他再次报名,并选择了一个全新的工种——机械设备安装工。

  “有人劝我‘歇一歇’、‘得那么多荣誉该满足了’,而我却觉得比赛就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比赛能让我提升得更快。”

  没白天没黑夜地琢磨、练习、切磋、试验。他最终获得季军,因为跨工种被誉为“双料英雄”。

  2015年沈阳《超级技工》大赛,堪称“华山论剑”,历时10个多月,报名人数超2000人。

  第四轮的终极对决赛——“目测开锁”,这一轮,要求选手通过观察原配钥匙,复制一把钥匙打开铁锁,率先打开铁锁者胜出。

  只能看,不能触摸,更不能测量,加工工具只有一把锉刀,得用多长时间能完成?最终,张文良用时7分50秒,以纯手工配制的钥匙成功开锁。他用行动验证了自己的比赛宣言:“岗位可以平凡,人生必须精彩”。

  2013年5月,张文良被沈阳造币有限公司作为高技能人才聘用,除了钳工工作,还担任造币设备的维修员。

  一开始只能在设备旁“打下手”的他,很快发现普通纪念币生产联动线上包装卷歪斜、碎卷现象比较多。一连几天,他蹲在传送带前细心观察,发现是由于探头和气缸、气缸和阀门配合不一致造成的。能不能用一块不锈钢板取代这个复杂结构?他精心制作了有着合适弯曲弧度和安全角度的不锈钢板,圆满解决了问题,也找到了个人和新岗位的“契合点”。

  去年底,他又担任了印花机长。他的“搭档”7号印花机是资深“老设备”,经常出现漏油、掉丝、黏膜等问题。可他却像挖到了“宝贝”,每天钻进设备里“把脉”、“开药”。经过反复“调教”,在第一个月的劳动竞赛中,他和7号印花机就获得个人第二名、整体机台第一名的好成绩。

  谈到目标,他说:“我想做个复合型的技工。就像别人打游戏,打过了一关就想打下一关,我在技术这条道路上,离通关还远呢!”

【编辑:殷伟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