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权威解读:北京AQI未爆表红色预警启动早

2016年12月21日 22:02 来源:法制网 参与互动 
12月21日,北京持续雾霾,空气重度污染。自12月16日20时起北京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富田 摄
12月21日,北京持续雾霾,空气重度污染。自12月16日20时起北京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截至今天,从16日开始的这次严重空气污染过程已经持续了整整6天,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十多个城市的AQI都曾相继爆表,然而,与这些城市同处一个区域的北京市却未被“拉下水”。

  围绕公众关注的北京为何未爆表等有关此次空气重污染的多个疑问,环保部今天透露,共组织了包括9位院士以及25位教授和研究员等一流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了分析。专家团队认为,红色预警的各项措施大大减缓了污染物的累积速度,降低了污染峰值是京城未爆表的主要原因。

  但是,专家团队也指出,北京未出现爆表,并不意味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会互相影响,由于污染物是流动的,因此在他们看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份空气质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难以独善其身。”

  至于公众一直纠结的西红门“滚滚而来”的大气污染团,专家团队也给出了他们的解释。

  污染持续6天北京AQI未爆表

  从16日开始持续至今的此次严重雾霾污染,创下了入冬以来污染持续时间最长,启动红色预警城市最多等多项记录。虽然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等十多个城市AQI出现爆表。但是,同样处在污染最重区域的北京市6天时间里却始终没有出现爆表情况。

  为什么北京没有被周边城市“拉下水”?在最强专家团队看来,红色预警启动得早,各项措施采取的及时是根本重要原因。

  早在12月14日,环保部经过会商分析认为,从16日至21日,包括京津冀等区域在内将出现入冬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污染过程。这一天的晚上,环保部第一时间向各相关省市人民政府通报空气重污染预测预报信息,同时,建议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据环保部介绍,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在内共有27个城市启动了红色预警,18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

  在专家团队看来,“红橙”预警后,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等,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大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累积速度,降低重污染天气最高峰值和延缓重污染发生时间。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初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20%以上;其他城市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对各地排放总量的减排比例也在15-30%左右。

  专家团队指出,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持续的静稳天气,也就是污染物不断积累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启动红色预警可以有效地抑制了污染程度的快速增长。

  京津冀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16日,在一幅北京西红门“滚滚而来”的污染团的图片刷爆朋友圈。对此,专家团队认为西红门“滚滚而来”的大气污染情景,是在特殊气象条件下形成的。

  专家团队认为,污染团的形成既包含南部地区的污染排放,也包含前期北京排放的污染物推向南部地区后,不断转化堆积并混合在一起送回了北京。

  那么,北京西红门“滚滚而来”的污染团就是此次北京空气重污染的元凶吗?“多年实际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各地PM2.5污染相互影响,但京津冀三地自身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左右。”专家团队指出,周边省市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30%左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内蒙和陕西的排放对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专家团队透露,从全年PM2.5来源解析分析中,北京市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至72%;天津市区域传输占22%-34%,本地排放占66%-78%。石家庄区域污染传输贡献23%至30%,70%至77%来自石家庄本地污染。就本次重污染过程,专家团队说,16日当天北京市大气污染以外地传输为主,但此后的几天中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在静稳天气和逆温条件下无法扩散,进一步累积加剧了污染程度。

  “可以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份空气质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难以独善其身。”专家团队指出,在预报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协调联动,共同启动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合力削峰,是有效降低重污染程度、缩减持续时间的重要措施。

  两个原因导致今冬重污染频发

  今年入冬以来空气重污染频发,根据环保部公布的今年11月空气质量状况显示,11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降低16.3个百分点。

  将空气重污染频繁完全归就于气象原因显然难以服众。在专家团队看来,对空气质量构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二是气象条件。

  专家团队指出 ,目前,京津冀区域的产业以火电、钢铁和建材为主,且沿太行山布局,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污染物排放强度仍处于高位。

  虽然,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是。这一区域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以及烟粉尘排放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同时,京津冀主要城市在冬季采暖期间的一次PM2.5增加50%左右。“冬季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导致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专家团队说,另外,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重污染天气过程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他们介绍,2015年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导致明显的气候异常,也影响到2015年第四季度我国北方地区温度明显偏高,空气污染扩散条件不利,空气污染状况加重,重污染天气过程频发。2016年厄尔尼诺切换为拉尼娜状况,延续了气候异常

  专家团队指出,尤其是进入12月以来,温度偏高,冷空气活动强度弱、频率低,大气污染扩散能力降低,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多次重污染过程。

  应对空气重污染不能单打独斗

  据专家团队介绍,空气质量模拟结果显示,重污染天气过程期间区域大气污染物传输对北京市大气PM2.5的浓度贡献往往超过30%。“这时,单个城市独自采取行动难以达到治霾效果。”专家团队指出,统一预警、统一行动,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最有效的选择。

  2013年以来,经国务院同意,由北京市牵头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包括京津冀晋鲁豫蒙7省市在内,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大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力度。

  据环保部介绍,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专家团队说,自11月份以来,环保部在预测预报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可能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过程时,都及时函告相关省市,各地根据重污染天气情况发布与之相符的预警级别,同时派出督查组强化问责。

  专家团队指出,由于采取了联防联控,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气过程中,从实际监测结果来看,污染减排效果平均在15%左右,京津冀PM2.5日均浓度平均下降20微克/立方米左右,北京、保定、廊坊等城市甚至超过50微克/立方米。

  就是此次空气重污染,专家团队透露,从初步的观测结果看,北京市实际空气质量明显好于预测值,说明红色预警所采用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污染频发至公众感觉成反差

  2013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称“大气十条”。“大气十条”发布后,各地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持续推进散煤清洁化替代、居民采暖、煤改电、煤改气工程,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重拳出击强化环保执法、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等。

  据专家团队介绍,“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截止到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的优良天都比去年小幅增加。然而,入冬以后重污染天气频发,大家更强烈地感觉到了反差。对此,专家团队认为,京津冀区域冬季污染防治仍然需要强化,“特别是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专家团队认为,关键是要把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期间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下来,将来即使出现极端不利的天气条件也能大大减缓空气污染程度。

  污染产生不是一时一日,污染治理也难一蹴而就。专家团队认为,京津冀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要彻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法制网记者 郄建荣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