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北方吹来的风可能会让金华中“霾伏”

2016年12月22日 08:58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2013年12月8日的这场雾霾,金华人记忆犹新,市区被浓重的雾霾笼罩,中国婺剧院和正在建设中的彩虹桥若隐若现。(资料图片)

  这几天,网上最热门的段子,十有八九和雾霾有关。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在内的11个省市区均“十面霾伏”,有的地方PM2.5甚至一度“爆表”。

  虽然北方挺远,但很多金华人都关心,雾霾会飘过来吗?

  昨天,记者打开“浙江空气质量”手机APP和“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查看,早上8时,金华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3,质量类别为“良”,前天也是“良”。

  这么看来,金华这两天的空气都还不错,不过气象专家分析,马上到来的冷空气,可能会带来坏消息。

  其实在很多金华人印象中,一到了冬季,金华是较易产生雾霾天的。

  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周怀中说,这些雾霾很大程度上是受北方污染输入的影响。尤其是北方开始大范围烧煤供暖,所排放的污染物与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等污染叠加,并随着冷空气频繁南下,加上冬季大气静稳,污染物较易聚集,且不易扩散。

  根据天气预报,冷空气从12月21日夜里自北向南影响我省。

  “根据以往经验,这波冷空气很有可能会把这次北方雾霾带过来。”周怀中分析,今年厄尔尼诺现象时间长,空气潮湿,空气中的颗粒物能够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并引起粒径和质量的增加,所以能使污染成倍增多、增重,更不利于消散。

  不过,市民也不必过于担心。

  金华市大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雾霾来袭,经气象和环保部门监测预测,城市未来1天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及以上(空气质量指数超过200)时,金华就会启动大气重污染应急响应机制。按照环境质量预测结果、空气污染程度、大气重污染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发出从轻到重的四级(蓝色)、三级(黄色)、二级(橙色)、一级(红色)预警。

  预警启动后,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较弱人群留在室内,尽量不要外出,市民少开窗,出行要带上防尘口罩,司机应谨慎出行,减速慢行。

  另外,有关部门将增加洒水频次,加大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场所实施扬尘控制;强化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石化、造纸等大气重污染行业减排;加强机动车减排力度等。

  必要时,还将进一步实施重点污染源企业限产和临时停产、工地停工、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行、普通机动车限行等一系列强制性减排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延伸阅读

  金华的雾霾是哪里来的

  近期公布的金华市区大气污染物PM2.5源解析研究成果显示,影响市区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的四大因素,第一个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冬春季天气冷、风速小,昼夜温差较大,易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对流运动,产生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从而导致了市区PM2.5浓度呈冬春高、夏秋低。

  其次是地形条件影响,金华市区地处盆地,边界层高度比周边低,加之人口密度较大,常年风速小,出现静风和逆温的频率高,易蓄积大气污染物,且难以扩散稀释。

  再次是外来输入影响,市区大气污染物PM2.5来源中外来输入污染占49%,其中省外输入污染占32%,省内其它地区输入污染占17%。

  最后是本地污染影响,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等生物质源分别占20%、19%、17%。

  金华今年空气质量如何

  根据全国联网公开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1月,金华市区PM2.5浓度为45ug/m3,同比去年下降13.5%,同比2013年下降28.6%;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2.1%,同比去年提高6.9%,同比2013年提高20.5%;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26天,较2013年同期增加73天。

  不过,金华市“气尘合治”办公室孙永河说,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针对研究分析结果,市“气尘合治”办已经开出了精准治气“良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天然气供气体制建设和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大24小时保洁洒水频次,扩大绿地面积;完成新一轮老旧车淘汰,开展加油站等设施运行及油品油质情况检查;完成重点热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废气提标改造、水泥企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完成涂装、印刷包装等行业企业VOCs污染整治任务,加快推进连续性生产化工企业LDAR技术改造进程等。

  本报记者 沈超 通讯员 朱智翔/文 时补法/摄

【编辑:魏巍】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