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菜市场“疏解战”,商贩何去何从?

2017年02月23日 09:4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2月13日,朝阳区八里庄东里旁,小贩们在拆除菜市场的原址上继续售卖,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

  2月13日,在紧邻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东里旁的露天菜市场上,卖菜的商贩卖力吆喝着,周边买菜的居民熙熙攘攘,跟商贩们讨价还价。去年底,这个能够辐射周边几个社区的农副产品市场的建筑外围被拆除,而“固执”的商贩和周边居民还没有适应这处售卖点的突然消失,今年初开始,市场在露天的状态下,依然存在着。

  近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公布,2016年北京市共疏解清退市场117个,疏解区域性物流中心32个,2017年北京市计划将完成疏解提升市场120个,物流中心38个。在市场被疏解前后,依靠市场生存的商贩和紧邻市场方便生活的居民,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突如其来的改变

  蔬菜小贩张东涛(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同妻子在市场的一角占据着很大一片摊位,来他们这里买菜的人很多,夫妻俩忙得不可开交。“在这个市场已经干了十多年了。”张东涛对记者说。

  张东涛一家来自北京郊县,大部分蔬菜都是从同村乡亲那里上的货。多年来,夫妻俩几乎每日都要将从老家带来的满满一车蔬菜运到这家售卖点出售,凭着一股子勤奋劲儿,两口子的生活经营得不错。经过多年的努力,加上同供货村民的多年良好关系,他们的生意一直很稳定,“不少附近的居民都愿意来我们这里买菜。”

  然而,突如其来的搬迁通知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去年底,这个市场的小贩们都接到了要求短时间内搬迁的通知,“都这个岁数了,突然不让干了,也想不好去干啥。”张东涛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有些猝不及防。

  在市场另一角一处服装售卖点,摊主赵顺贵(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来自河南,带着一家老小在北京生活有十多年了。“服装也有不同的人群需求,用时髦话讲,也要找准定位。”赵顺贵告诉记者,自己的摊位瞄准的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服装价格低廉、实惠,款式也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

  同时,赵顺贵也坦言,自己的服装摊生存空间非常有限,“中老年顾客去的最多的就是菜市场,所以我的摊位也只能生存在菜市场。”

  市场外围的墙体拆除后,赵顺贵犯了难,“所卖服装价格低廉,在风吹日晒的户外环境下,放久了容易变形、掉色。”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不上货了,处理完积压的存货,便另想出路。

  商场超市租金太高

  记者在市场周边地区路访发现,很多居民都知道该处市场的存在。

  张东涛告诉记者,去年底市场周围墙体的拆除导致市场关停了半个多月,市场重新自发开张后,前来买菜的居民明显减少了。“别看现在也是人挤人,当时人更多,算一算,现在的收入比之前减少了一半多。”张东涛说,辛勤耕耘多年的菜市场即将消失,自己的收入也将随之减少,他也不确定还能在这里坚持多久。

  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日前透露,2017年北京市计划增加便民商业网点1000个左右,包括新建和规范提升200个蔬菜零售网点、180个末端配送网点、200家连锁便利店和300家家政服务类网点等等。

  面对随之而来的“规范和提升”,菜市场上的小贩普遍表示支持,“环境好一些,规范一些,我们生意也好做。”不过,他们也表示了一些担忧,其中摊位费的问题尤为突出。

  赵顺贵说,“老年服装,最大优势就是价格低廉,可是我去商场、超市里看,摊位费是现在的三四倍”,他拿起一条老式的内衣对记者说,“像这种衣服,在这里卖5元,到了超市8元都不止,而且还算不赚钱的。”他认为,菜市场是老年服装摊位赖以生存的土壤,离开了这里,很难在商场和超市买到如此便宜的东西了。

  张东涛也拿起手旁的胡萝卜,跟记者比划着:“现在这胡萝卜我们赚的也很少,进价2.4元一公斤,卖4元,还要分给摊位费几毛钱,我们只能赚到一点辛苦钱。”

  盖上保鲜膜如何“接地气”

  一些菜市场的消失,不仅让菜市场的商贩们摸不准未来的方向,也让周边的居民感受到了生活的不便。

  记者在前往八里庄东里这处露天菜市场的路上,发现往东大约两公里有一处人流密集的菜市场,但八里庄附近的居民来这里买菜很不方便,需要骑车或坐公交车。“骑车到这里需要10分钟时间,价钱也比原来贵了一些。”孙大爷的自行车上驮着满满当当的新鲜蔬菜,准备回家。他并不知道原来市场的空地上小贩又自发组织起来了。他告诉记者,自从原来的菜市场被夷为平地后,每天买菜花的时间长了许多。

  在八里庄东里的露天菜市场上,不少附近的居民表达出他们的不舍之情,“跟小贩讨价还价,也挺好的。”买菜的张大妈对记者念叨着,超市里的蔬菜干净卫生,菜市场的菜却“接地气”,有时候胡萝卜上面粘着的泥,活鲤鱼趁人不注意时猛地一打挺,甚至菜叶子上的偶尔出现的小虫眼,都是老百姓吃下的实惠和放心。

  “盖上了保鲜膜,反而觉得没劲了……”张大妈感叹着。

  蔬菜小贩张东涛也不清楚,当自己卖的胡萝卜进入了超市和规范提升后的蔬菜零售网点后,是否要涨价,即使涨价,自己的利润是否能比现在高。记者 杨学义 文/图

【编辑:魏巍】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